父亲

2017-03-18 07:34 | 作者:幗嬹 | 散文吧首发

父亲没有上过学,父亲在十几岁的时候参了军,他的文化都是在部队自学的。在部队(什么部队我现在记不起来了,要问一下哥哥姐姐肯定还有人知道),父亲从一个警卫员干到了连长,参加过不少的战役,还参加过大军渡江呢。我所知道的,是父亲的膝盖上的一块很大的旧伤疤,那是在一次守城战役上留下来的。据说当时父亲属于守城一方,站在城墙上守城。而大量的敌人已利用梯子攻城。父亲与他的战友们用刺刀面对每一个在城墙外面登梯上来的敌人刺杀,直到父亲的刺刀尖儿都刺弯了,扎在敌人的身上拔不出来,以致被敌人的刺刀刺中了膝盖!父亲后面的替补战士及时换下了父亲,否则城墙外面的敌人还在不断地登梯攻城,那一次父亲可能就会牺牲了……虽然明明知道这一切都是曾经发生的真实的事情,到现在还有父亲在部队时留下的发黄的照片为证,我还是无法把那血腥的战争场面与性情温婉的父亲联系到一起。

经过了很多战役,父亲的表现很优秀,他的级别也在不断升高。

但是父亲回家了。

因为奶奶要他回家。

奶奶是一个苦命的女人

奶奶23岁的时候以一个处女之身、寡妇之名嫁给了我的爷爷。在此之前,奶奶结过一次婚。奶奶作为新娘子已经进了婆家的门,喜酒也喝过了,客人们还没有走,新郎却得暴病死了!

奶奶平白背了个寡妇的名声!

嫁给爷爷之后,奶奶28岁之前,已育有我姑姑与父亲一儿一女,肚子里正怀着我叔叔。叔叔还未出世,爷爷却被一场瘟疫夺去了年轻生命!奶奶哭干了眼泪,从此没有再嫁人。奶奶独自拉扯着三个儿女。据说最艰难的时候,奶奶挺着她的三寸金莲,左手抱着叔叔,右手牵着姑姑,背上背着我的父亲去要饭——奶奶曾经是一位非常漂亮的大家闺秀!这种日子虽然不长,但现在想来心里还是一阵凄然。

三个孩子是奶奶的精神支柱,是奶奶的一切。战争年代死人不断,所以奶奶害怕极了。奶奶找人连拍了三封电报,称自己病危,要父亲速速回家。父亲是个子,当即星兼程、马不停蹄地赶回来了。一看奶奶好好的在家,父亲歇了两天,准备返回部队。可是奶奶死活不让父亲走。奶奶拿着一根绳子,告诉父亲,如果坚持要走,她马上上吊自杀!

……奶奶赢了。

父亲留了下来,被安排在义津区合作社任负责人。那时候的合作社相当于现在的百货商店。父亲从一个军人变成了商人,可父亲的部队作风根本不适用于经商之道。一年下来,被他手下的一个姓“伍”的员工暗度陈仓,挪用了几千元的公款。到年终决算时,问题出现了。父亲又羞又恼,但又不愿撕破脸皮将姓“伍”的揪出来,因为姓“伍”的为了蒙蔽父亲,经常做些表面工作,而且刻意讨好父亲,父亲一直拿他当朋友看待。一气之下,父亲跑回家不干了!……而那个姓“伍”的到现在还活着,而且活得很滋润。一想起他,心里不免又气又恨,不禁生出“好人不长寿,祸害一千年”之概!

文化大革命过去以后,许多当初受了冤屈的人们都在争取平反。我们家人和父亲的许多朋友们都劝父亲也写个平反申请,可父亲死活不肯。父亲说这样平平稳稳地生活挺好的,平反之后万一再来一次大革命怎么办?父亲每月拿着政府几十元的伤残补贴,而当初跟他同一个级别的战友有许多已经在中央工作。父亲从没有去找过他们。凡此种种,我们家人很不理解,认为父亲胆小,“树叶掉下来都怕把头砸破了”。农村有文化的人非常少,父亲从合作社回家后,任四个生产队的会计,一直干到分田到户。

孩子们渐渐大了,母亲坚持要让所有的孩子读书,家庭负担可想而知。在母亲的积极倡导之下,我们家借钱开了一个小日杂百货店。父亲日夜辛劳,与母亲精心管理,小店的生意渐渐兴旺起来。父亲对一切顾客都笑脸相迎,不管人家顾客怎样“夹生”,父亲都耐着性子陪着笑脸。对此,我们小孩子也很不理解,总是叫父亲“不要跟那种人做生意了”,认为父亲太低三下四了,没有男人气慨。其实现在想来,我们当初真的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家庭负担那么重,如果都象我们这样为人处事,那还不把顾客给得罪完了?谁还来买我们家的东西?

父亲的是温婉的。

父亲从来不打骂我们。

由于幼年和童年的生活过于困苦,父亲的胃一直不好。母亲经常特地为父亲单独做点好吃的菜肴,父亲总是怜爱地对我说:“来,伢儿,给你一点”。

父亲是一个普通的人。

在母亲去世后的第三年,父亲因食道贲门癌痛苦离开了人世。

每次看到有老年人到旅游景点游玩,心里就生出无穷的遗憾来。多么希望也有机会带着自己的父母到南京各处游玩,略尽一尽自己的孝心。然而,这种机会是永远也不会有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