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本能”与“价值”(文·伍昆山)

2017-05-07 13:46 | 作者:文明-汉阴 | 散文吧首发

二〇一七年三月二十一日,提笔写下这篇文章时候,已然是深。脑袋中对于以前排斥有关“生命”的话题飞速的旋转着,构思着。一个能用文字堆砌表达的人,这时绝对不会一手的双指紧着Cigar,一脚直戳戳的伸在桌子的一角,深深吧嗒一口,吐着生命,咽下价值。

说到“排斥”二字,以往并不是很在意。“生命”的说法很多,也离着我很遥远。说罢了,在我看来也不过就是一个被赋予了诸多神秘想法的两个汉字而已,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千百年来对这两个汉字苦苦纠缠不休,执着向往呢?也就是价值罢!

追求价值是人所固有的天性,而意识到这一点并对其加以思考,是个体人对“追求”本身的追究,所以,当“生命”与“价值”成为生活中的普遍存在的话题时,往往也预示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普遍反思和升华。

我喜欢读《论语》,《论语》的精华就是要教会人怎么在生命的岁月中看到自我的价值,《论语》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是干净的,是明白的,是“礼之用,和为贵”的良好品质。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所以,人对待问题的态度就反映出人的生命价值,这样的价值的厚度是怎样的。

谈到“生命”,《庄子》中又这样说道,“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古老又新鲜,现实又抽象。我把这句话作为了自己永恒追求,庄子之于孔子,大多数人庄子过于自私,孔子又太仁。一个“独”,看的出来,庄子也是和光同尘的人,超越了世间的是非,类似于老子的上德不德。当一个人的生命的高度和厚度达到了这番境界,那么他的价值纯粹是精神层面的东西,纯粹思辨的东西。实际上,天地精神,虽然是形而上的,但是,确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每一个说道人,都在契合着某一个层面上的精气神。这里不作多的追究与考证,只是说说我的看法。

近日,接二连三的母亲致电来说,某某叔爷或是某某过世的消息。听罢!我长叹一声,母亲也便唏嘘不已。当一个在自己生命中伴随着成长几十年的人突然间与世长辞,消失得无影无踪,给身边人留下的也许就是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这也就回到了原本所说的“本能”与“价值”。“本能”与“价值”之于唯物论的观点来说,既相对又统一。生命就在这样两种意识形态中慢慢地发生量变,这样的量变是觉察不到的,也是不经意间的。当生命的形体对着镜子认真的审视着自己的时候,突然惊愕于头顶的黑丝早已斑斑白迹,恐慌在面庞的肤色已然暗黄,皱纹一条条刻在面庞的每一寸肌肤上时候,这时,或许都会掰着指头算着自己的生命历程经过多少岁月,正如 《论语子罕篇》这样说着,“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夫子说:“五十而知天命”。父亲今天正好五十岁,操劳了过半的岁月,到了知天命的岁月,不知父亲内心的强大到何种地步。也许到了他这个年龄,会意识到有些事情是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冥冥之中上天早就把一切都安排好了,世间的爱恨情仇,也都是过眼云烟罢了。

生命的延续是生命形体的再生,一辈人总是希望下辈人带着自己的希望去过日子,故而会倾注毕生心血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而努力,这也是“本能”的凸显。

这种的“本能”也就是与“价值”的融合。

生命的“本能”与“价值”,在于你我如何把握。所以,请敬畏生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