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琐记

2017-07-13 09:11 | 作者:文生 | 散文吧首发

羑河纪实之三十九

看戏琐记

文生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后,老戏可以上演了,之前是革命样板戏的天下。

时候文化生活实在太单调,好多大队闲时也组织队员自己演戏,虽然也能象模象样,可到底不是科班出身,人们也就勉强看。谁要是能唱好那么一两段,人们就会高看一眼,角色常成为外号,听说有人唱阿庆嫂的“他到底是姓汪还是姓蒋?”唱得地道,于是人称“阿庆嫂”,惹着她老公很不高兴,因为有人常因此开她老公的玩笑,故意问:“你到底是阿狗还是阿庆?”如果是小年轻,说不定会因唱的好而成为文艺兵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是自唱自演的风险也大,大家天天在大小喇叭里听都听腻了,好多台词儿人们都耳熟能详,谁要是在戏台上不小心说错了一句台词,就会引起大家哄笑,当然这平时看起来不是什么事,可如果出身成份不好,或有人要找麻烦的话,运动来了就是罪,所以有经验的人,不轻易上台表演。自演自唱的戏虽然顶多是凑乎,但唱的人身份一定要过硬,才敢唱和让唱,上面不强调了也就不唱了。

老戏能上演,是不那么过于讲意识形态之后的事,要请专门的戏班子唱。当时那个村里请戏班子唱老戏,常常是七里八乡的人们都过来看,不少人家还专门去叫亲戚过来看戏。虽然很多老戏拍成的电影也上演了,但人们还是觉得看电影演的不如看草台班子演的过瘾,而且有些戏当时还是不能拍成电影的,因此来看戏的人要比看电影的人多的多,那会儿戏场上真的是人头熙熙,万人空巷。而现在呢,传统戏日益式微,以前的盛况不再。

石林黑塔村当时没有专门的戏台,演样板戏是在大队部院里演,看戏的主要是村里人,不那么挤。但演老戏还在大队院里的话,七里八乡来看戏的人多,大队院就挤的不行,不少人就爬到院周边的房顶上看,平房顶上那里能站那么多人?好在村里有的是梯田,搭戏台子方便,于是大队就在村外的田地上搭戏台子演老戏,村南的羑河北岸不少地方作过戏台子,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常兴致勃勃地看人们搭戏台子。

开戏前,大人让孩子们早早吃了饭,拿上凳子到到戏台下去占位置,孩子们常常要占好多位子才能满足大人的需要,因此孩子们之间难免起纠纷,互相不许对方放凳子,你放下来我就给你拿开,有时候互相对骂,甚至打起来了。有经验的人家,几个大人去看戏就让孩子拿几个板凳占位,让板凳说话,又随后早早出来到戏台下找孩子,这样才能使孩子占的位置落实,遇到孩子们起纠纷时,就赶紧互相灭火,不象现在是大人火气大,先是痛斥孩子,然后大人就互相吵架甚至打起来。

戏没开演前,到处是孩子们的吵闹声、大人呼叫占位的孩子声和孩子对大人的呼喊的应答声。因为戏场实在吵,因此常多次呼叫后,大人小孩才能联系起来,这也使场面更吵起来。

民兵们也出来维护场面,他们常拿着长杆儿,在戏台上高高的、远远的指着不规矩的人,喝令站在坐位区的人坐下来,乱喊叫人的闭嘴,欲打架的人住手,因为指向空洞,效果有点但不大,场上依然是乱哄哄的。真正让戏场安静下来的,是戏开始演的锣鼓声。

孩子们看戏,其实就是看热闹。热闹不热闹,就看武打场面多不多。武角儿们头戴两根长羽领、背着四面小旗、手里拿着刀剑棍枪等,在“咕咚呛”的声中上来后乱打一气是孩子们的最,可惜这样的戏不多。戏台上净是老头老太在慢慢磨牙似的细细唱,大人们很有耐心看,我们这些小孩就没有了耐心,常常离开座位,跑到戏台后面看演员们化妆、卸妆和说笑,我们也因此知道了他们在台上是角儿,在台下是和普通人一样。

没有用心看戏,自然看过的戏大多是只记下名字和简单情节,如《三进宫》《跑城》《芦花》之类,但有的戏记着清,倒不是戏看懂了,而是自己旁边的人在戏开演前大声议论剧情,自己在乱哄哄的环境中,反而有时耳顺能大体听懂。我不去占位子,占位是弟弟的事。我因为耳朵不好,占了位子也没法联系,也没耐心看戏,去戏场时就不去中间,是在戏场边的站着,感到热闹了就看,不热闹了就到戏台后看演员。

记着演《逼上梁山》时,旁边有两个人在大声说话,一个胖一个廋,也没村人和他们打招呼,显然村人也不认识他们,他们是从很远的外村过来的,因此他们说话也就不那么顾忌。

胖的说:高俅这样的坏蛋咋就爬上那么高的位子呢?

瘦的说:还不是上面有人。

胖的说:有人也不能这样用呀?在自己身边逗自己开心还行,那能把军政大权交给这样的人呢?

瘦的说:那个朝代都是这样用人的,要不然,咋说乱自上作呢。

胖的说:林冲是个有本事的人,为啥就不能象鲁智深那样呢?

瘦的说:两个人的情况不一样,鲁智深是一个吃饱了全家不饥,林冲是有家有位子的人。

胖的说:这林冲也是窝囊透了。

瘦的说:还不是教头的位子害的。

胖的说:这林冲是为了保全自己,才把娘子休了吧?

瘦的说: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回来。他这是为了娘子好。

胖的说:很难说。不过他真的是娶了一个好老婆。

瘦的说:正经人家宁可死,也不愿意跟那些暴发户的。

胖的说:连林冲这什么样委屈都能受的人最后都反了。

瘦的说:胡乱提的官,只会胡乱作为,乱世就是这样到来的。

胖的说:现在的干部……

瘦的说:嘘——锣鼓响了,看戏吧。

后来又听到人们议论《打金技》,当时我也是在戏台边,说的人是大声说的,已没有了顾忌,他们不时和村人打招呼。

《打金技》,很多剧种都演。说的是汾阳王郭子仪过生日,儿媳仗着自己是公主的身份,不去拜寿。郭暧打了公主,还声称:天下是我们郭家才保下来。郭子仪听说后,把儿子挷起来,要皇上处置。

两人一高一矮。

高的说:这郭子仪的儿子那能把心里话说出来呢?这是铢连九族的话。

矮的说:这当公主是没规矩,公公过寿那能不去?郭子仪的儿子还不是被逼急了才口不择言,可是也没有说错话,是郭子仪平定了叛乱,唐王才继续坐天下的。

高的说:那为什么郭子仪就没有项羽的想法呢?——这话作者当时还不明白,好久之后才知是指“彼可取而代也”。

矮的说:郭汾阳精明的呢。立言、立功不如立德。曹操失德,所以他在舞台上是白脸呀。

高的说:这唐王也是难的糊涂。

矮的说:不要说是为了国家,就是为了小家,为了自家,他不和稀泥也不行呀。老百姓过日子不也是这么过来的?皇帝要是真处理了郭家,后果你去想吧。

高的说:小孩子家不过是不会做事,说话就欠考虑,那能过于追究呢。长大了就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了。要是说的话都去处理,那还不得到处是鸡飞狗跳。我说你呀,你也别过于说你家儿子了。

矮的说:我不说他能行吗?该说还要说。现在多少人因为说话不小心而惹了祸?你也不是因为这个戴了好多年帽子吗?

高的说:现在不是这样了。

矮的说:可到什么朝代也不能乱说话啊。

高的说:不说了,看戏吧。

多年后,才知道当年不感兴趣的慢腾腾演唱的才是戏的精髓,老少爷们才看的是那么专注。

少时看戏看是看热闹,经过岁月的淘洗后,看戏看的是现实。当我明白这时,也就想起了当年听到的话。

戏如人生,戏如现实。

羑河纪实系列均为原创

2017年7月9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