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落尽

2018-06-18 13:09 | 作者:苹果爱吃糖 | 散文吧首发

繁花落尽

初读《繁花》,只觉得一种“上海”气息扑面而来,这对我一个常在北方生活的人来说是十分新鲜而又陌生的。写在扉页上的那句“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好像是对全书的一个总结一样,那些社会的变革,人事的纷争,相聚、离别、团圆、远去,以及那些为了内心的渴望和欲望,在历史中铺陈开来,在社会里蔓延。在上海,这个繁华的大城市里,那个为了自由而化作鱼的小囡囡蓓蒂;那位饱经沧桑,苍老而逝的绍兴阿婆,还有那位绝世而独立的女子李李,几经沉浮,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自己的生活。

上海总是很吸引人的,绚丽的霓虹灯凸显着东方明珠的辉煌,外滩的迷人风光总是让人流连忘返。而《繁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它以大量的人物对话与繁密的故事情节,像“说书”一样平静讲述阿宝、沪生、小毛三个童年好友的上海往事。故事从随便一个日子里开始,又在随便一个日子里下落不明。世事往往如此,一方简单,另一方饱经沧桑。虽然阿宝这些人都离我们远去了,但生活还在继续,熙熙攘攘的人群,忍无可忍歇斯底里的咽到肚子里沉默不语的,都还在继续。

我很喜欢这部小说,不是因为它告诉我们一个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而是它娓娓道来的小故事,经由他的讲述,一衣一饭的琐屑,皆有了情致;市井与俗世的庸常,亦隐含着意义。看过一个书评:“看罢最后一页,像是过完了一生。”许多时候,我是羡慕故事中的人物的。其一是他们的洒脱,便是爱了,轰轰烈烈;恨便是恨了,决绝无情,放手便是重生。不像我,总是畏手畏脚。其二是他们所处的环境,那样的困难重重,却给人风生水起的繁华和喧嚣。

《繁花》历经上海50年,从文革前写起,写到20世纪初。虽然距今已经很久了,纵然时代不同了,但具有同样的上海韵味。好似此岸,彼岸,人不一样,生活却一样,因为社会这个大环境没有变,不过是多了或是少了什么,都不受影响。你来我往,富贵繁华,上海依旧是上海。匆匆年华里,有太多往昔的记忆。沪生的革命身份,阿宝的资本家历史以及阿毛的悲惨经历。虽然写到最后,是落寞,是幻灭,可是人世间的悲哀,大抵都是如此,无人能够摆脱。

作为读者,我看到的是瓦片温热,听到的是黄浦江船鸣以及淮海路上热闹而热烈的集邮爱好者们的盛会;制造局路花神庙一带活色生香的花卉......这是上海,毋庸置疑。《繁花》用最表象的城市人群诉说时代的孤独;拿囫囵吞枣的模糊故事,伪装一副道听途说的腔调,却掩饰不住直击心态真相的野心。书里上海用此地独有的音色,讲普世的故事;书外我带着炙热的心,体会不一样的上海往事。

都说戏如人生,其实这和我们生活中的事实一样,上海故事正在随风飘散,可即使过了那么多年,感觉依旧有些遗憾和不甘绕不过去。繁花落尽之后,留下来不只有无尽的悲哀,更是独具魅力的上海往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