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绿

2017-05-09 19:45 | 作者:豫原 | 散文吧首发

家乡的绿

豫原(2017.5.8于天津)

离家几十年了,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年年都在发生新变化。然而,令我感知家乡变化的,是家乡的绿。

63年当兵来天津。那时家乡正直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农民的生活还很困难,吃不饱是一方面,缺柴烧也是一大难。麦秸,玉米秸,红薯秧生产队大都留作了牲口的饲料,分给各家的就不多了,农民普遍缺柴烧。我清楚记得,只要一有空大人就叫孩子下地拾柴。麦楂,玉米秸根,干草,树叶,凡能烧的都拣回家来。当时,大树在58年大跃进中已被折腾的差不多了,小树也不多。不仅河边路旁树很少,村前村后也是光秃秃一片。即便是,也只有大田里能看到庄稼的绿。庄之间没了大树的遮掩,各家各户的房屋,院墙,都看得清清楚楚。用老农的一句话,“跟火燎的一样。”秋后,场光地净,旷野一片土黄色。少了绿,也少了生气。

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后,谁栽的树归谁所有,大大地激发了农民种树的积极性。“要得富多栽树。”在不到几年的时间里,家乡的河边,路旁,田头,房前屋后,庭院里都栽上了树。杨柳,泡桐,国槐,洋槐,各种果树。有了树就有了绿,树多了绿也多了。每次回家,都看到家乡的树在一年一年的增多,长高,绿在家乡的大地上像泼墨般地扩展,延伸----------。

前年暮春,我和家人回乡探亲,车到家乡地,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放眼望去,地里是一望无际的麦海,绿波起处,燕飞蝶舞;路旁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像一道道绿色的长城,阳光下,绿光闪闪 ;河边的垂柳,像美丽的少女,微风中扭动着腰肢,用秀发抚着小河的流水;一座座村庄,被大树遮挡的隐隐约约,像一座座绿色山包------。我为家乡的绿赞叹不已。

下了国道,我迷路了。原来回家的乡间土路,被种上了树和麦子。我只好沿新修的柏油路朝我村的方向行驶,小车穿过一道道绿幔,向东再向南。到了一个庄村旁,我以为到家了,可进了村才知错了。原来,我村和这个毗邻的村只隔着一条小路,随着人口的增多,两个村的房屋连在了一起,几乎成了一个村。小路没了,再加上一时大意,就出了差。说来,都是树惹的祸。

家乡绿了,变了,变得年轻了,漂亮了。如果把我离家时和现的家乡比作一个女子,离家时的家乡是一个面容焦悴,神情惆怅的姑娘,而现在则是一个满面春风,活力四射,可爱秀丽的姑娘。

家乡是绿的世界,绿海洋,家乡是美的画作。那蓝天白云下绿波翻滚的麦浪,那绿柳碧水的小河,那掩眏在绿树中的房舍,还有那从绿树丛处飘出的缕缕吹烟。不就是一幅优雅的水墨丹青吗。那堆满枝头紫色的桐树花,洁白的洋槐花,那绽放在田埂沟旁五颜六色的野花,不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吗。蓝天白云,燕飞蝶舞,田里忙耕忙种的人,犹如在诗画中,悠哉,美哉!是家乡的绿成就了家乡的美,家乡的绿啊,令我神往,陶醉,令我流连。

绿是家乡的春夏衣装,待到秋天时,绿送去了五谷的丰盈,瓜果的飘香。送去了农民们的丰收喜悦。

家乡的绿,带来了家乡的富。农民再不用为吃穿发愁,我问乡亲还缺柴烧吗,他们笑我说:“你一定是被当年缺柴烧吓怕了,看看各家各户庭院里堆的一垛垛柴草,都没法处理了。”他们告诉我,现在有不少家庭已用上了沼气或燃气炉,柴草自然没了用场。

家乡的绿,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党的富农政策的硕果,是家乡的名片,是金光闪耀的招牌。

家乡的绿让农民有了新的追求和更大的期盼。现下正规划建新农村。新起的道上除栽有桃李,枣杏之类的果树之外,还引种了南方的花木,有蓉树,女贞子树,红叶梅,百日红等。听我庄的村官讲,还打算在村北的荒地上建座绿色家园,种有机菜,办农家院,开发乡村游。给人们的心灵休个假,享受田园生活的情趣。我听了他的介绍,真有点动心了,我说,到那时我可要回家乡住了,你可不能不接受我这个外乡人啊,他听了,我俩都哈哈大笑起来。

碧水青山是中国人的,是一幅宏伟的画作,而家乡的绿正是画作上的一笔重彩。

家乡绿了,家乡富了,家乡的明天会更好。

启福5.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