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韦逐风

2017-06-29 06:46 | 作者:子愚雅趣 | 散文吧首发

朋友称吉拉林,我倒认为称室韦更贴切,因为后者文化底蕴更丰厚,尽管表述的都是中俄交界的那个边陲小镇。

蓝天、白云,草原、曲水,清风、桦林,厌倦了城市的喧嚣,乍临这方静谧的灵境,心跳醉然慢了节奏。

室韦是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西北的俄罗斯族民族乡(镇),说小不小,土地面积4315平方公里,不过人口仅1800人,与对岸的俄罗斯赤塔州奥洛契村隔水相望。据说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额尔古纳河为两国边界,但在此之前,俄国人已经越过额尔古纳河在南岸放牧、淘金。条约签订之后,俄国人撤离了他们的军队,但数千淘金人员依然在此生活,他们与来自山东、河北、天津等省份的“闯关东”者通婚繁衍,加上俄国十月革命后一些白俄人员躲辟战乱涌入定居,使这方土地日渐繁荣。我的海拉尔一位朋友说他曾祖就从这儿起家。故他还时不时称室韦俄语的称谓吉拉林。

篱桩围起小木屋,牖户垂青影,阡陌间散落着星星野花;一脉蜿蜒流水,倒映着白云青峦,鹭踅沙洲蒹葭;草原上羊群淌白,牛儿哞哞歌唱,奔腾着骐骥骏马。风景写诗意,镜头锁骚雅。缕缕情怀从远古走来。

据载,室韦地域是蒙古族发祥地。自北魏时期起,室韦各部开始与中原王朝通贡。当时室韦人居住在今内蒙古东北部和嫩江流域,从事原始的农耕和畜牧,使用角弓和长箭猎获野兽,用鹿皮制作衣服。男子束发,女绾叉手髻。语言与契丹相同,都属东胡语言的方言分支。公元8世纪前后,唐朝对呼伦贝尔高原一带的室韦人有了更多交流。有关史料记述记俱伦泊(今呼伦湖)“四面皆室韦”。泊西南有乌素固部落,其东有移塞没部落。河(今绰尔河)之南有塞曷支部落。其东有和解部落、乌罗护部落、那礼部落。在这些部落的东北有山北室韦。其北有小如者室韦、婆莴室韦。此外还有岭西室韦和人户众多的黄头室韦。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畔有大室韦、落坦(一作“俎”)室、蒙兀室韦。“蒙兀”,是今蒙古一称在中国历史文献中最早的记载。

公元9世纪以后,室韦逐渐被称为达怛(元代译作塔塔儿),这是因为达怛部落强大,其他大小部落也纷纷以达怛自称。室韦—达怛人的语言是乌桓、鲜卑以来一脉相传的东胡语言的分支,蒙古语便从此方言演变而来。

公元11~12世纪生活于蒙古高原的蒙古、塔塔儿、蔑儿乞、札汗亦儿等操蒙古语的游牧民,都是室韦—达怛人的后代。各部落间不断为利益争斗征战。从合不勒汗(成吉思汗三世祖)作蒙古汗时始,蒙古部与塔塔儿部结仇互相杀戮,后来铁木真联金朝灭了塔塔儿部,在斡难河畔举行的忽里勒台(大聚会)上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

漫步在如今室韦的街道上,扑面尽是异域风情。木刻楞(俄罗斯式木屋)栉比,列巴房飘香,蜜蜡串、套娃、桦树皮制作的工艺品琳琅满目,空气中充盈着淡泊的静谧。

木刻楞下榻很干净。那是用圆木对接而成的俄罗斯族人典型的住房。建造时不用一颗铁钉,完全由粗大的圆架互相咬合而成,室内铺设纯木地板,结实简朴,散发着淡淡的木质香味。老板娘是第四代俄裔华人,笑着推荐俄式桑拿,我早听说这东西另类,说俄罗斯桑拿是“戴毡帽,蒸汽烫,冰水冲凉,再用蘸水的树叶抽打你,问着爽不爽”! 便婉言谢绝。

室韦的小吃风味独特。刚出炉的大列巴,新鲜的牛奶,酸味黄瓜,蓝莓酱,就着蒙餐的手把肉,品上一口二锅头,神仙的感觉。

晚小镇的广场很热闹,有人卡拉ok,有人跳舞,有两个俄罗斯美眉领着一摊子人跳俄罗斯的踢踏舞。我度步河边遥望,对面黑乎乎的,仅几盏微光对我眨巴着眼睛,似乎没弄明白这边闹哄哄的干什么呢?

翌早,一缕霞光透进窗户,我看看表才3点多,起床顺着街道溜达。中华人名共和国室韦口岸并不宏伟,据说只是进关货物。对面的奥洛契还迷蒙在淡淡薄霭中。沿河边铁丝网墙倘佯,俄罗斯的犬吠鸡鸣听的真切,难道是我惊了它们的美么?

室韦的北河滩有个不大的跑马场。有个黑脸膛的汉子穿着鸭绒袄,正在敞开的面包车边摆弄俄罗斯的小商品。我捡起块水胆玛瑙问多少钱,他说80元,我给他一张百元钞不让找零。激动的他连言:“托福!托福!今日开门生意”!执意要回赠一铁盒装潢的俄罗斯美眉香烟。我谢绝说不抽烟。唠起嗑来。他说它是额尔古纳人,跑单来做生意。这些年室韦开放发展旅游,钱来的快些。对岸的奥洛契人懒散,习惯使然。九八年那次大水,这边的游船飘到那边沉到哪儿。如今他们天在那上边跳水洗澡,没人理它。“人勤早不是”!汉子笑得特开心。

一阵冷风吹过,我打个寒颤,毕竟是五月天啊!气之动物,文化弄人,尽管北国的气温低,谁说人民的心里不热乎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