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包牡丹——不是牡丹的“牡丹”

2017-04-14 21:09 | 作者:孙成岗 | 散文吧首发

原创】文/摄影:孙成岗

一年一度的牡丹花会已经拉开了序幕,古都洛阳又将迎来一个国色天香的世界。牡丹气场极强,一旦盛开,便势压群芳,尤其那些与牡丹同处一园、同期开放的花卉,在牡丹面前都会黯然失色。然而,有一种小花,在雍容华贵的牡丹花丛中,依然能够吸引人的眼球,让人眼前一亮。这就是“荷包牡丹”。

“荷包牡丹”又名铃儿草,它名为“牡丹”,却不是牡丹。牡丹属于芍药科,是木本,荷包牡丹属于罂粟[yīng sù]科,是草本。之所以被称为牡丹,只是因为叶子和牡丹叶长得很像。“荷包牡丹”隽永秀丽,每逢初,一串串粉红色的心形花朵挂在枝头,错落有致,别有风情。

在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中,荷包牡丹总是关乎情。中国古代,荷包是男女青年定情的信物,是纯洁、坚贞爱情的象征。怀春少女青春编织的幻绣成荷包,送给心上之人,寄托着绵绵的情意与涓涓的思念。小伙一旦收到意中人的这份非同寻常的礼物,也会随时带在身边,格外爱惜和珍重。

然而“荷包牡丹”中“荷包”却是一件未能成功送达的信物。相传洛阳南部汝州地区有一个叫“庙下”的村子,村里有位姑娘貌美如花、温柔贤淑、心灵手巧。她把自己彩色的青春梦幻化成山水和花卉,绣在荷包上,非常美丽。荷包上的花草惟妙惟肖,常常引得蜂蝶翩翩起舞。

这样的姑娘自然是四邻八村青年小伙们的心中女神,上门提亲的络绎不绝,然而姑娘丝毫不为所动,因为姑娘早已心有所许,有了意中之人。他与姑娘青梅竹马,两年前被征召从军,远赴边陲戍边,离家之后,杳无音信。姑娘心向榆关那畔行,深千帐灯,日夜盼思情郎归,在漫长的等待中,为了寄托心中的相思之情,姑娘每月都要绣一个荷包挂在门前的牡丹花枝之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就变成了今天的“荷包牡丹”。

庙下村今天已经成为庙下乡,不知那位姑娘最终是否等到了她的情郎,得到了她的真爱?也不知她当年挂满荷包的相思牡丹是否还在那里开放?

而另外一个传说则充满了悲剧式的凄美。有一对情投意合的青年情侣,小伙被官府抓走服役,临行时姑娘为了表达自己海枯石烂不变心的坚贞,把自己亲手织绣的荷包送给了小伙。不料在场的狗官垂涎[xián]姑娘的美色,在小伙走后,企图强抢姑娘为妾。姑娘誓死不从,愤然投井而亡。乡亲们非常同情姑娘,把她埋在她家的菜园之中。

数年后,小伙回乡得知姑娘已逝,悲痛万分,上坟祭拜,嚎啕大哭。泪水滴落之处,竟然生出一株植物来,叶子像极了牡丹的叶子,开着一串串奇异美丽的小花,宛如姑娘分别时送他的荷包。小伙想起姑娘对自己的忠贞,就把此花命名为“荷包牡丹”,以纪念姑娘对自己坚贞的爱情。

荷包牡丹的民间传说都与爱情有关,所以说荷包牡丹又被称为“中国的玫瑰”,据说拿这充满浓浓爱意的花朵送给心上人,其感人指数远远超过99朵西洋玫瑰。

不过传说归传说,热恋中的情侣最好不要沾惹这种花草,正如爱情有毒一样,荷包牡丹全株有毒,能引起抽搐等神经症状。另一方面,爱可疗伤,同样荷包牡丹全草也可以入药,有镇痛、利尿、散血、除风等功效。

“荷包牡丹”不是“牡丹”,但由于沾了牡丹的名头,每次牡丹花展,总能在万花丛中看到她的倩影。虽然个头矮小,却由于花形别致,常常引得行人驻足,啧啧称奇,有时居然抢了牡丹的风头,喧了宾夺了主。

【原创】文/摄影:孙成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