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几段古文的理解

2017-09-11 10:54 | 作者:傻旦旦 | 散文吧首发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语出《老子》,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我常常想,现代社会里,这种思维方式用不上,所有的人都在推销自己,证明自己,时时刻刻都在竞争中。作为一种民族心态 ,值得商榷。争光,争气实际是一种狭隘心胸。现在的中国人已经不是东亚病夫的时代了。只有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反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反而有功绩,所受到的尊重就会更多。

但也要防止一切归功于……那么说反而不真实了。

大智若愚

语出苏轼《贺欧阳修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这句话的本意是从《老子》中引伸出来,老子的原意是,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衲。

我们常常遇到一些人,口若悬河的夸耀自己,听听可以,交朋友一定要注意,尤其是委托什么,好多人上当就是光听他的吹嘘,不要以为这就是信息,就是机会。

在真实的生活中,真正有智慧而有成就的人,不会夸耀自己。

靠小聪明表现自己的人,口碑不会太好。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语出《礼记 大学》 原文是:古之欲明徳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些话似乎是对领袖级人物说的,从落马的省部级人物的私生活看,我想到了曹操,古人那么一说,几千年来,没有人做的到,只是教育家给政治家们的一个虚无飘渺光环罢了,或者政治家给自己贴上的标签。

当仁不让于师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面临着仁徳,就是老师也不能同他谦让。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把仁义道德解释说,原指儒家所倡导的仁,合乎道义等行为规范,后泛指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

另一种说法是现在已成为鼓励人们勇敢追求真理和正义的口号。怎么想都有点牵强。

最让人费解的是让字,既然是行为规范,那就是个人的呀。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语出《论语 卫灵公》 篇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回答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就不要施舍给别人,这就是一个人一辈子必须坚持这样的观念。

我想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送给别人呢,除非有特定条件,这是说物。

我还想谁愿意把自己不想干的事情,留给自己呢。除非特定环境和特定地位,这是说事。

只有一种条件,在送与不送之间,在干与不干之间有选择,你才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换位思考的方法,它只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一种态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