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蝶

七月的午后,一场雨过,空气中夹杂的青草的香甜和泥土的芬芳,都一股脑儿不可抗拒的迎接散步的人们。太阳刚刚从铅色的云层里探出头来,眼前的景物就已披上了红色的光晕。一种不知名的小鸟站在树上,将一枚青涩的樱桃叼在嘴里,只见喉部一动,果儿已然咽下。一拍翅膀,倏而远去。这时候,河畔扑面而至的习习微风,轻抚着路边的花儿,红的妖娆,紫的淡雅,黄的明艳,白的素洁,都头顶着盈盈的露珠随风轻舞。蜂儿忙起来了,在花团锦簇的枝头流连,往返。一只金黄的蝴蝶翩然而至,停在红色的花朵上,美丽的翅膀一张一翕,身姿极为优美。欲想驻足细看,不料蝶的翅儿一闪,又翩然远去,一种怅然和失落的情愫,弥漫开来。
对于蝶儿,有一种莫名的喜爱。不是因为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繁花绽裂的季节里能看到她翩然的姿态和多彩的外形。而是因为蝶短暂而坚强的一生。蝶的一生极其短暂,大多数蝶儿只有几个月的寿命。只有少数蝶在冬季来临之际存活于南方。蝶从人人生厌的毛毛虫,经历四次艰难的蜕变,在经历流血蜕皮的历练后,才破茧而出。这一过程,就足以让我们怀一种敬慕的心情来面对她。蝶的一生和我们的一生相差无几,当我们遭遇挫折和不幸,不应气馁,自弃,应该让我们在经历一次次的蜕变过程 后,逐渐丰富,愈发坚韧。
喜爱蝶,还因她与美丽的爱情有关。儿时的我,于晚饭后,依偎在外婆身边,在学校的操场里,和她坐着小凳子看露天电影。我就披着外婆的大褂遐想,电影中的男女主人公,在蝴蝶泉边为什么会那样的缠绵悱恻,只记得在清冽的湖边,阳光灿烂,水波滟潋。花儿怒放,一只只蝴蝶翩然而舞,轻语呢喃。意境极美。这大概是定格在我记忆当中,关于爱情和蝴蝶最早的影像。
喜爱着蝶,还因为她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有关。西晋时期,梁山伯与祝英台两情相悦。迫于封建制度的淫威,委身于富家子马文才,山伯抑郁而亡。在迎亲的途中,英台见山伯孤坟,悲痛欲绝,一声惊雷,坟开,英台一跃而入,坟合。天放晴,一对彩蝶自坟中翩然而出,从此生生世世,不再分离。故事在美丽的意境中有了结果。但这只不过是作者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对故事结果的美化,是人们渴望爱情,崇尚自由的一种精神,也是对封建势力的一种反抗。但不论怎样,《梁祝》是不朽的爱情,是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对坚贞不渝的真爱的追求!
喜爱着蝶,也与音乐有关。闲暇之时,静坐一隅,闭上眼,放一首让世界都叹息的《梁祝》,感受古人在爱情里的优伤和化蝶的快乐,自由。领略在百花盛开的季节,蝴蝶怡然飞舞,心便开阔了,恬静了。
蝶,很美!这个世界,因为有你的眷顾而多彩,也因有你的凄美而静好!我欲化蝶而飞,谁人与我归去?这大抵是世人对真爱的渴求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