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美时光

2017-11-25 17:23 | 作者:筱笛一声 | 散文吧首发

静美时光

周末带孩子到济南方特东方神画去玩,无论是几万木条搭建的丛林探险,还是展现现代声光电科技成果的《化蝶》、《牛郎织女》、《决战金山寺》等大型演出,都让人感受到了设计建造者的匠心独具和用心打造。让人在不经意间,被打动,被感动,被震撼。

《决战金山寺》是一个大型MR Ride表演项目,细心的游人在等待区便能看到头顶悬挂着红灯笼、茂盛的葡萄藤,紫水晶一样的葡萄串。在游人们穿街过巷向着观看演出的场地进发时,经过的小街小巷,也是雅致讲究,白墙上镶嵌的朱色圆木门,菱形的花窗,路旁人家高高的门楣,门前的红灯笼,行走间不经意间拂人臂膀、脸颊的枝条、绿叶……人们走在仿古的场景中,心情渐渐平静,节奏仿佛也应和了古意,舒缓起来。这样不觉间进入观看演出的场地,却是在一艘筏子上。坐定后,筏子开始向前漂流,河道两侧,是当年西湖畔杭州城里的民居、药铺、饭馆、小流水、亭台楼阁……药铺中,有人在求医问药;饭馆里,人们把酒言欢、推杯换盏;民居里,有读书人吟诵文章的身影,还有吵着架的夫妻,这边半掩的门扉前,散放着三两个南瓜,门边一串金黄的玉米、一串火红的辣椒,真是活脱脱的一幅市井风情画。穿行其中,人们也仿佛回到了古代,在杭州城里过着疏淡的生活。在不断的漂流前行中,人们陆续看到了白素贞端午饮雄黄酒,看到了法海不断地与白蛇斗法,最后,在浓云密布巍峨壮观的金山寺前,白素贞水漫金山,此时,大在帘外倾泻而下,人们的耳边充斥着激昂的雨声。大水奔涌而出,瞬间冲倒了场地上的树木、香炉,激起的水花溅湿了前排观众的衣裳!就这样,在真实的场景中,人们结束了这一次观景之旅。

走出剧场,在阳光下回味着穿越回古代的奇妙感觉,思考为什么在短的二十分钟的时间里,就仿佛真的已经穿越到古代,其原因,是因为设计建造者利用典型的事物,细心为我们营造了我们观念中当年杭州城的样子,药铺酒肆、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街巷上的红灯笼、寻常百姓家门前的随意散置的南瓜、成串的玉米、辣椒,不时,有身穿古装的姑娘肘挎提篮,行走在市井间。在我们的意念里,这就是过去杭州城里真实的百姓生活嘛!因之迅速拉近了距离。

社会一直在发展,在发展的途中能够作为那个时代与社会象征的,却不一定是震惊世界的大事件,打动我们心的,可能就是寻常的一事一物,这些寻常事物,安静地在光阴中守护着我们日常的凡俗生活,滋养着我们的内心。

想起在福州三坊七巷参观林觉民 • 冰心故居的感触。由于历史原因,杨桥巷拓宽变成杨桥路,这处宅院由原来的三进院落变成二进院落,面积也仅是当年的三分之一,然而,仅此保留下来建筑的格局风貌,仍是无一处不显雅致。不宽的院落中,老树、绿藤、翠竹、腊梅,生机勃勃;青石、流水、小桥、游鱼,动静有致;整个院落房舍相连,虚实相生,布局紧凑,错落相依。房檐前伸很多,却也留出了足够亮堂的天空,在净蓝明亮的天空下,仰头望去,房梁、斗拱、瓦当无不中规中矩,却又在规整中透着匠心与格局。就是在这样雅致讲究的宅院里,林觉民与挚的妻子陈意映情深意笃,“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林觉民《与妻书》)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被捕就义后,林家躲到福州远郊避祸,将故居让售与谢銮恩。两年后,陈意映因忧伤抑郁过度离世。静美的院落,既滋养了林觉民的大爱情怀,又孕育了“高于尘世”的忠贞爱情。孙中山先生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言之中写道:“……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之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大革命以成。”公正评价了黄花岗烈士“秉血荐轩辕”的壮志豪情与历史作用。“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哭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林觉民参加起义前和泪写下的《与妻书》,至今,仍不断净化与升华着处于幸福之中的后人的心灵和情怀。

其后搬入这处宅院的谢銮恩,其孙女谢婉莹,即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冰心。冰心对福州故居的回忆是这样的:“我们这所房子,有好几个院子,但它不像北方的‘四合院’的院子,只是在一排或一进屋子的前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天井’,每个‘天井’里都有一口井,这几乎是福州房子的特点。这所大房里,除了住人的以外,就是客室和书房。几乎所有的厅堂和客室、书房的柱子上墙壁上都贴着或挂着书画。……这些挂幅中的确有许多很好很值得记忆的,如我的伯叔父母居住的东院厅堂的楹联,就是:‘海阔天高气象 风光月霁襟怀’,又如西院客室楼上有祖父自己写的:‘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这两副对联,对我的思想教育极深。”贫农家庭出身的谢銮恩,通过父辈与自己的努力奋斗,继续在这里为子孙营造了一个书香气息浓厚的雅居环境。而今,门旁、柱上无处不在的楹联仍然在静静地散发着智慧的魅力,历经岁月风霜不减当年的光泽!

只是斯人已去。今天,在这座院落的前庭,立有“一座宅院,两位名人”的石碑序语,镌刻着从这座宅院中走出的两位杰出人物的风采:“同一片屋檐下 先后走出两位大写的人 一位为砸烂旧世界而英勇赴死 一位为建造大爱屋而毕生从文 一位秉血荐轩辕的男儿志 投绝笔为檄 一位为照亮人类的生命路 举橘灯为炬 前者觉民为有牺牲而永生时年廿四岁 后者冰心为有爱心而长寿享年一百岁”。

时时觉得,正是这座故居中蕴藏的人文精神、美好情怀,滋养了成长其中少年的精神和情怀,熏陶着他们的格局和胸襟。当年,建筑的设计者,将自己的才思、期冀,注入了这座院落,这些静美的建筑,观天地气象,壮思逐风云,于大静大美之中,无言地传递着设计建造者的精神、格局和天地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信息。而后,生长其中的少年,又以自己的大爱,赋予了这座院落以新的内涵和生命。静美院落,静美时光,在静美之中,有多少情怀,在静静涵养,有多少精神,在默默传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