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股奉君汤,丹心与日煌

2018-05-03 09:21 | 作者:神龙 | 散文吧首发

一一一晋文公、介子推与寒食清明节史话

作者/山西冯恩启

【一】

东周秋,一个诸侯争霸,士子奋起的传奇时代。受命于天的周天子,在腐朽中逐步走向没落,一股股新的力量在抗争中,如后竹笋般拔地而起。在风云突变的社会大变革中,无数人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波浪壮阔的英雄赞歌。中华文明从此出发,在世界文明史和人类发展史上,创造着属于自己阔大而丰满的历史辉煌。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雄才大略的霸主们,文治武攻,开疆扩土,奠定了一个泱泱华文明。他们的故事带着神话般的传奇色彩,涌动着自信、自强不息的战斗情潮,闪动着万道光芒,从远古奔腾而来,又以豪迈的激情向着未来奔流而去。

晋文公是继齐桓公之后,历史上无可争议的第二大霸主。他一生最具传奇色彩,在十九年的生死流亡生活中,不仅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而让他更多了解到人心与人性最本质的东西。他知人识事,恨分明,把中华文化中最根本的忠、、信、义等发挥到了极致。他“狭天子令诸侯 ”,开疆辟土,富国强兵,兼并诸侯。西和秦国,东盟齐国,南破楚国,功勋卓著,让人们称赞。但让他走进寻常百姓心中,永久不被忘记的却是寒食与清明节的故事。

多少沧海桑田事,无数朝云暮雨情,都敌不过似水年华的洗刷。唯有介子推的一腔壮志豪情,善爱仁德,在春风烟柳里,疯一样地在人间滋生繁衍。没有介子推,就没有清明节。没有清明节,中华文明就会像失去根的浮云,在无家的荒野上悲情地流浪。晋文公与介子推,所尊崇的思想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了中华文明史上最精彩的篇章。

【二】

公元前655年,周惠王22年,晋献公22年。晋献公受宠妃骊姬等奸佞谗骗,派重兵突然向公子重耳镇守的晋国边城蒲城杀来,情急之下,重耳趁越墙逃出。这一年,重耳43岁。重耳带着他忠实的臣仆,赵衰、狐毛、狐偃、先轸、介子推等得力忠臣义士,踏上了漫漫19年的逃亡流浪生活。等待他们的是一程又一程的险途,一场又一场生死未卜的奇遇。

重耳一行,为了躲避父亲的追杀,去了翟国,隐避了起来,翟国是重耳母亲的故国,也是狐偃、狐毛的旧地。重耳在狐偃、狐毛等人的精心安排下,度过了12年平静的生活。并且翟国的国君对重耳也不错,并把从戎族俘虏来的两个美少女季隗和叔隗,许配给重耳和赵衰。重耳和季隗生有二子。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晋室王庭再次发生动乱,骊姬和他的儿子奚齐被杀。当初和重耳一样遭遇的公子夷吾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做了国君,即晋惠公。晋惠公即位后,几次戏弄秦国,并和秦国发生了战争。晋国战败,晋惠公自己也被做了秦国俘虏。晋惠公在秦穆公夫人伯姬他的妹妹帮助下,才免一死,随后被放回晋国。晋惠公回国后,自认为重耳是威胁他君位的大敌。于是派杀手再次对身居翟国的重耳剿杀。重耳仓惶逃离翟国,夫人季隗和两个儿子被杀,盘缠也未来得及带一点。重耳一行,在离开翟国后,向齐国逃去。这一年是公元前643年,重耳55岁。

重耳一行人,一路向东,看到的全是战争留下的创伤。黄尘漫漫,衰草残阳,村庄破败,土地荒芜。哀鸿掠过头顶,枯骨横陈路野。重耳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在随行人的搀扶下,艰难地向前挪着。几天吃不到一粒粮食,只能用野草树根充饥,水袋里的水也没有了。嘴唇干裂,口腔溃烂。生命将在饥渴难耐中,消耗殆尽。他们好不容易来到卫国城下,可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不让他们进城休养。他们只好又踏上了去齐国的漫漫路途。当他们来到一个叫五鹿的地方,有两个老农在田里刨地。于是,重耳便放下公子的架子走了过去,向老农讨口吃的,不料遭到了老农的谩骂和奚落。老农拿起一块土圪垃,扔向重耳说:“给你,拿去,吃吧!”。重耳在绝望中,举起手中木棍要打农人,狐偃忙上去劝住到:“ 这真是天意,是上天赐给我们土地啊!说明我们复国有望。”重耳于是向老农叩首致谢带着土块离去

漫漫长途,饥饿难耐的重耳,陷入了更加悲惨的境地。他好几次被饿昏过去,众人无奈,只能四处找吃的,可找不到一点可以充饥的东西。就在重耳被饿的昏迷不醒人事的时候,介子推端来了一盆热乎乎的野菜肉汤让重耳喝下,重耳被救了过来。重耳喝完汤后,精神了许多,便问介子推哪儿来的肉汤,介子推默然无声。后来,细心的重耳看到介子推裤腿有鲜血渗出,便让人扒开裤腿一看,才明白他喝的是介子推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熬得汤,重耳泪流满面,心疼地把介子推抱在怀中并发誓说:“倘若将来能回国当君,一定不会忘记介子推大夫的恩德,一定会好好报偿他的。”

重耳以强大的生命力,带着回国当君的热望,继续踏上了远去齐国的漫漫程途。几天后,重耳他们终于到了齐国,受到了齐桓公的招待。并娶了齐姜公主为妻。可好景不长,几个月后齐桓公死,齐国发生内乱,齐姜为使重耳能无牵挂的离去而自杀身亡。重耳一行人不得不离开齐国,重新踏上了四处流浪逃亡的历程。

电视剧《东周列国春秋篇第十三集》这样描述到:“被众人劫离齐国后的重耳,之后又到过宋,曹,郑等国,在宋国收到宋襄公的款待,在曹国收到了曹共公的侮辱,在郑国险遭杀害,一程又一程流亡仍在继续......”

公元前637年,重耳应邀请来到秦国,并受到了秦穆公的热情招待。随后又把怀赢公主嫁给他。第二年,即公元前636年春,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带兵杀回晋国,杀晋怀公圉而登上君位,结束了他十九年在外逃亡悲惨的生活。这一年重耳62岁。晋文公登位后,大肆封赏了跟随他流亡十九年的人,唯独忘了封赏救过他一命的介子推。介子推生性耿直,不会邀功封赏,看着君位日渐牢固的晋文公重耳,和那些被重封的文臣武将,便灰心而默默地背着老母离开都城走了。重耳把大事办完后,才发现介子推不见了。于是,便派人四处打听,才知介子推北上绵山隐居了。

晋文公是个重情义的人,带着文臣武将向绵山追来。可一直没见到介子推的影子,他发出命令,就是把绵山翻个遍,也要找到介子推母子。可绵山山大沟深,草木丰茂,洞深谷幽,峭壁林立,要找一个隐蔽的人,比登天还难。重耳派人一连找了好几天,都无所获。情急之下,有人向晋文公提议,放火烧绵山,逼介子推出来。

于是,晋文公下令点火焚山。当时正是春天,风大草干,风借火势,火借风燃,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大火烧了几天几夜,等火烧尽绵山后,晋文公,发现在一棵烧焦的大柳树下有介子推母子的尸骨。推开尸骨,发现身后有一个树洞,里面有介子推死前写给晋文公的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意思就是,希望晋文公做个“清明"之君,我介子推虽死而无憾。

令人欣慰的是,这颗被大火烧死的柳树,到第二年又神奇的活了过来,长出了娇嫩的柳芽。因此,千百年来,人们钟情于柳树,常把柳树当作能驱邪避灾的神树,送亲别友的情树,折柳寄人,聊表离思,常见于诗词文章中。

晋文公看着介子推写的血诗,感慨万千,悔恨不已,老泪纵横。下令,把介子推烧死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全国上下一律熄灯灭火,吃冷食,寒食节的第二天定为清明节,这座山被定为介山,山下的城市定为介休。要求子子孙孙,千秋万代,永远记念这位忠君爱国的介子推。赋诗一首以抒怀:《五言絕句*祭介子推》

割股奉君汤,丹心与日煌。

年年春柳绿,默默发幽香。

【三】

一年一度清明节,在祭祀祖先的焚烧纸钱中,虔诚地匍匐在地,默默地洒一滴寒泪,在踏青归去的路上,对子孙讲讲介子推割肉奉君的忠心,火烧绵山的悲情。清明节,把一代又一代的人,推向了至纯至美的人生境界,在为国要忠,为人要信,为生要义,为儿要孝的先贤祖训中,凝聚成了一种不朽的中华文化。

晋文公,介子推,绵山、寒食节、清明节的感人故事,已深入人心,代代相传,妇孺皆知。 2600多年来,悠悠岁月淹没了无数风流人物的丰功伟绩,惊心动魄的王朝更替。但天下万千苍生期盼的“清明”却在漫漫岁月的悲风泪雨,祭祀亡灵中书写着了一篇又一篇的“清明”史诗,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吟唱。

不知是谁在远方吟诵着黄庭坚《清明》诗:“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悠悠地掠过我的耳畔,和着我的泪,飘落成了漫天清明雨,湿透了我的衣襟,湿透了回春的田野、山丘,还有那翠柳树上了守望栖息的相思。再写诗一首以抒怀:

《介子推颂》

介子推啊

你是汾水长河里

缓缓流淌的一股清流

带着远古的风韵

把至善的美融进了中华文明的史册

千古不朽

介子推啊

你是太岳山脉中

拔地通天的一座奇峰

带着亘古的震撼与惊叹

荡涤着世事人心

清明成了代代人不懈追求的

介子推啊

你是一个普通的士大夫

一生并未有太大的丰功伟绩

但你的德行却成了代代做人的楷模

让人永远敬仰 铭记

汾水一条河

奔流着你的豪情与希望

太岳一座山

记载着你的悲情与雄壮

我站在河边

仰望高山

静静地静静地

化作柳枝间的一只相思鸟

永远把你守望

只愿

脚下的这片土地

头顶的这方天空

四季风调雨顺

政治开明晴朗

人民幸福安康

2018一4一1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