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游记

2017-11-03 15:20 | 作者:腾方 | 散文吧首发

作为江西人,没有上庐山就会觉着特遗憾。这不,年届五十有余,翻阅人生历历,竟然没有去过庐山!想想‘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想想‘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隐密,再想想风云突变的三十年代,蒋公独倚胜景、坐拥美庐;一代雄主毛主席唱吟庐山,壮怀激烈!庐山留下了太多精彩与故事

今年国庆节假期,我与妻子终于登上了久已神往的庐山!​从北门乘车而上,导游以他娴熟的庐山履历描绘着庐山的特点、特色!无非是瀑布、云雾、名茶等名山共有之物,而“政治名山”之冠则完全别于其它山岳了。

宿牯岭,探视美庐、游历庐林一号,置身于历史与现代交汇中,在蒋先生与毛先生两位近现代传奇的政治泰斗的政治角力当中欣赏庐山的隐密,​这座由英国传教士首租并经营的千古名山,经过数百年精心打磨,茂林修竹、青松古柏、石墙红瓦、小径溪流,一切都显得精致完美。也许蒋先生过于倚重宋氏美玲,他所做的一切都想献笑于小姐,即便‘共匪’活跃于赣南山区,抑或是国共两军实力巅峰对决,蒋先生依然不忘携美玲宿于美庐,才子佳人,完全是一位江南情种,注重细节美化感受,全然忘了老道长的警语‘胜不离川、败不离湾’!倘若蒋先生抗战胜利之时选择固守重庆,或许天下又是另一番景象。可是没有可是!好在老蒋终究记起‘败不离湾’,才得以善终。

我们反观毛主席三上庐山,指点江山,情致大不一样。首宿美庐,先前老蒋居住过的别墅,似乎暗寓江山交替。问题在于主席进驻美庐却不入中正老门,而是从另一边开僻了一条宽敞大门进出,新主气势岂是蒋总统能比?再登庐山、三登庐山时则早已另起炉灶,宿于芦林湖畔,气势磅礴。冷眼看世界,复杂局势、诡秘政治了然于胸。这时的彭大将军万言书的确不是时候,一次庐山会议的演变让老彭唯能隐忍委曲了。或许一切缘于政治,而政治哪有那么多娇情。五老峰耸然雄峙,仙人洞依旧迷人,但在涛涛长江之水奔涌而来之下,一切残酷都显得由衷合理。

抛掉这段严肃话题,庐山实乃文人引以为豪的旅途佳境。长江自宜昌以下,奔流向东,直入大海,唯见庐山一峙傲然挺立于大江以南,这在古代以舟辑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文人雅士们而言,哪有不攀沿探究之理?!庐山最高峰汉阳峰1474米,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10公里,方圆200多公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欲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在游历庐山后的这首《题西林壁》写出了庐山的无穷变幻,千姿万态风景,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其时,苏轼遭贬途经九江,带着心境感受,读来自然动人贴切。

恋留三叠泉,情驻含鄱口。相之于苏轼的理性,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二首》则对庐山的壮境作了仙气般的描绘。其一:“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妙用‘望’‘挂’‘三千尺’‘九天’几字,高度夸张的诗人艺术把瀑布勾勒得出神入化,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全入眼帘,朦胧壮美,字字珠玑。

​迷静如琴湖,感言仙人洞。在云雾变幻的庐山之颠,吃着庐山特有水果树莓、山梨,我突然被毛主席的一首《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所感染:“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此诗为毛泽东于一九六一年所作,六十年代我国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的内外矛盾交迫,使国内局势出现恶化,国家困难重重,作为国家领袖的毛泽东依旧表现出在大革命最艰难时的宏伟气魄,泰然处之,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迎挑战而上。伟人以高超的写作技巧将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浓缩于此七绝之中,为庐山又留下一首千古绝作!

从庐山下来,导游特意拿了盒云雾茶相送,以示相熟纪念。​顺途又去了市区(长江边)的锁江塔和浔阳楼,莫名想起宋江和98破堤之事。心中默想,这真是块藏龙卧虎、风险变幻之地。此游下来,感触到庐山除了风景秀丽外,可堪称是一座启迪思想灵动之神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