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儿女天山情(第六章19)

2018-06-16 10:29 | 作者:王龙生 | 散文吧首发

(十九)一切都是为了

前几年,老伴病退后大都住在北京小女儿家。女儿家在朝阳路十里堡,离女儿、女婿的工作单位中央电视台比较远,下班后近一个小时才到家。为了让女儿、女婿一回家就能吃上热饭、热菜,老伴坚持带病买菜、做饭,忙碌辛劳,心甘情愿。

每天下午,老伴到邻居家打上两个多小时麻将,回家后顾不上休息,就煮饭炒菜, 赶在女儿、 女婿下班回家之前,做好饭菜,等他们回来后一起共进晚餐。可是,女婿有时因开会要晚一个多小时回家,女儿下班后也不急着回家,非要等他一起回来。女儿打电话让她母亲先吃饭,别等他们了。老伴失望地放下电话,也不吃饭,独自在家看电视,一直等到女儿、女婿回家,才一起吃饭。

饭后,女婿收拾碗筷,将炊具、碗筷擦洗得干干净净。女儿陪她母亲一边聊天,一边看电视。“妈,下午又到楼下邻居打麻将去了?”“嗯。”“打麻将累不累呀?”老伴沉默不语,似乎有点不满。过了几天,女儿又关切地问:“妈,打麻将累不累呀?”这次老伴真有点生气了,板着脸反问道:“你说呢?”心想,你怎么不问我做饭累不累,难道打麻将比做饭还累吗?女儿是个直性子,实话实说。她关切地坦率说:“要是觉得累的话,就别去了,在家休息休息。”

2005年5月,我退休没几个月,就同老伴一起去北京看望女儿,一住就将近一年。老伴身体有病,我担心她做饭累坏了身子,便主动提出:“我来学学做饭,你坐在沙发上休息,给我口头指导指导就行了,你动嘴,我动手,怎么样?”老伴满意地点点头。

这天傍晚,当我将亲手做的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端上饭桌时,门铃响了,我赶紧去开门。女儿、女婿见我系着围裙,惊喜地问:“,今天晚饭是你做的?”我得意洋洋地说:“那当然,请你们尝尝我的手艺。”“谢谢!”女儿欢快地放下手包,脱了外衣,坐上餐桌。看到女儿、女婿吃得津津有味,我心里甜滋滋的,别提有多高兴,故意问道:“味道怎么样?”“不错。”女儿边吃边说:“不过,比起妈的手艺,还差一点。”我风趣地说:“我刚跟你妈拜师学艺,那敢跟你妈比呀!”一家人围着饭桌,边吃饭,边说笑,其乐融融。

饭后,女婿主动收拾碗筷,要去厨房洗涮。我忙拦住他:“你上了一天班,够累了,去休息吧!厨房还是由我来收拾。反正我闲着也没事干,洗洗涮涮,活动活动,对身体有好处。”女婿不好意思地说:“那就辛苦爸了!”一会儿,女儿来到厨房关切地说:“爸,辛苦了,还是让王德伟来洗吧!”我忙说:“不用,不用,还是我来洗,我洗了几十年碗,有经验,你就放心吧!”其实,只要身体健康,多干点家务,没什么关系,更何况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帮儿女干点家务也是应该的,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只要儿女对父母的辛劳适当表示一下关心,说几句暖心的话,当父母的也就心满意足了。

有一天,我对女儿说:“你妈去邻居家打打麻将,聊聊天,散散心,不会累的,以后你就别管她了。我知道你是关心她,怕她累坏了身体。”女儿点点头,说:“我知道了。”我又劝老伴:“老二心直口快,你别往心里去。她是担心你打麻将累坏了身子才那样问你的,是对你的关爱。一家人在一起生活,难免会有些矛盾,产生误会,说清楚就行了。”当父母的也好,当儿女的也好,只要心中充满爱,一切都是为了爱,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任何矛盾都会迎刃而解,一家人一定能和睦相处,生活得美满幸福

自从女儿怀孕后,我和老伴想方设法做些可口爱吃的饭菜,给女儿增加点营养,补补身体,什么家务事也不让她干,再三叮嘱她保重身体。亲眼看到女儿肚子一天天大起来,我们心里甭提多高兴!本想在她生小孩期间多待一段时间,好好照顾女儿,尽一点做父母的责任。没想到亲家母要来,女儿说:“做月子时准备请月嫂,以后请个保姆带小孩,钟点工搞卫生,加上婆婆来帮忙,人手够了。妈妈身体有病,怕小孩哭闹,休息不好,还是早点回去算了。”起初,我们还有点想不通,犹豫不决,放心不下。心想,无论如何总得伺候完女儿月子再回去吧。后来细想一下,女儿也出于一片好意,怕我们休息不好,影晌身体。事实上,我们留在这里也帮不了多少忙,还是回去吧!临走前,老伴亲手给未出生的小外孙缝制了尿布、床垫、被褥,购买了小床、童车、游泳盆等。

在同亲友们一起闲聊时发现,许多老人退休后也想跟儿女一起生活,帮儿女一把,这是出于父母疼爱儿女的天性。可是,有些年轻人宁愿自已掏钱请保姆,也不愿意让父母跟自己住在一起。也许这是出于对父母的关爱,怕父母操劳过度,影响身体健康。其实,只要老人身体康健,干干家务,带带孩子,也是晚年生活的一种乐趣。只要当儿女的给父母一个爱的回报,那怕说一句“谢谢”,也会使老人心满意足,幸福快乐。千万不能习以为常,无动于衷,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无意中冷了父母的心。更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老人,用得上时好言好语,笑脸相迎,用不上时冷言冷语,拒之门外,不管不问。有些老人之所以不愿跟儿女住在一起,帮儿女一把,其主要原因也是担心这一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