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王冲林也谈“买书不读”

2017-11-03 15:32 | 作者:Nobita | 散文吧首发

朋友圈看到几个朋友转发孔网微信平台的一个帖子——“买书不看”,一论不足,接着又二论;文章的内容依然没有脱离开“买”与“读”的关系。“买书须读”——这大约是一个心结,如果解不开这个结,恐怕这样的争论,是永远不会有个完的。

“书”是用来读的,这仿佛是一个“先验综合判断”,就是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也仿佛是一个绝对命令,不容反对的。然而,书作为文字的载体,已经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作为文字载体,她除了信息功能以外,同时也含着审美功能,早已超越了单一的职能。

我们看着软泥板上的楔形字,看着石碑、龟甲,甚至宋版书照片上面的字体,都不是为阅读的——她们只是一种文物,充满了历史的、文化的信息,甚至蕴含着美学意味,但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的载体”了。

我一直喜欢西方人对于书的态度,细密、达观而洒脱。他们没有“读书不看是罪过”的成见。在霍布洛克·杰克逊的《书癖的剖析》一书里,对于书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当然,“读”和“不读”都广泛涉猎。例如在《书作为家具》这一节里,作者写道:我这样说,并非贬低那些敬畏书的内容远过于她的形式的有德人士。因为我牢固地记着艾德蒙德·高西爵士的话“书是精神的装饰”。并且向来尊重学者与书人对书籍的敬畏之情;但是把书当家具,这种愿望,这种天性,这种把她们摆到书架上、古董台、窗台、壁炉的装饰架等等上面的行为也昭示着一种称赞的、有象征意味的,别样的敬意。同时,也有历来不遗余力反对这种观点的人士。比如塞内卡,对此就不以为然。他的书是为了读,不是为了看她们,或是为了细品未读过的鲁西鲁斯和密西里德斯的文集。所以他为遭逢亚历山大城的大火而高兴:我的悠闲的猎书人只晓得书的题目和装订;他们的象牙和香柏木制的书盒,以及占满了浴室的书箱,她们都只是种时髦的家具罢了……

以前我在藏书家王树田的书房里,他端着线装书给我看那悦目的写刻本的字体,以及给我讲解那洁白绵软的纸张。当时他说了一句“藏书就是全部了。谁还看书呢?”当时我有些不理解,书不是用来读,又是为了什么呢?然而,随着藏书的年龄的增加,我对于藏读不分家的成见也越来越开始怀疑起来。

我想,书藏到一定阶段,大约陪伴、鉴赏的职能会越来越超过“读”的吧。也许,只有我们纯粹为了买书、为了藏书,为了得到那种猎书的快乐,为了那种率性的占有的冲动得到满足而一意地追逐,而毫无“读”的功利的目的,这时候,我们才是真正地开始享受“藏书”了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