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之歌

2017-05-16 18:46 | 作者:江南一叶 | 散文吧首发

我写下这个题目,并不是要歌颂知识青年的“革命行动”,更不是要为上个世纪的那“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唱赞歌。对于那场已经成为历史的公案,如何评价,众说纷纭。从整体而言,我认为那是特定历史的特定产物,是当权者的必然又有些无奈的选择,但对于运动的主体——广大上山下乡知青来说,他们又多是受潮流裹挟、身不由己的参与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因此而失去了更光明、更有意义、更有出息的未来,但无论如何,这场运动又是与他们最美好的青、最难忘的记忆紧紧相联系的。那些更为成功人生之路、那些属于现代文明、外部世界的生活,一旦在他们正该求学的年代与其失之交臂,就无异于从未有过。他们的热情,他们的人生、想、情、前途、事业,也只能是他们所耕耘的这片土地,只能以此为基础,从这里出发,去向往入党、提干、返城、当工人、当兵等等辉煌的明天,并为此而吃苦、为此而好好表现,为此而装老实、耍横、跑关系、走后们以至于献身权贵。再不如意,则酗酒、打架、偷盗,用恶劣行为来顽强表现自己,使人们畏惧、厌恶,以此来获得快感、消磨光阴。

但我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他们的本质是好的,他们原本都是充满上进心的“祖国花朵”。

我所说的知青之歌,是指上山下乡知青经常唱的歌曲。那些歌曲,能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能追踪到他们的向往所在,看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我家住在“镇乡结合部”,离小镇零点五公里,近看是两个地方,远看却是一体,但中间隔着一条小河,到镇上需要绕道走一座,因此还是属于“乡下”。不过由于离镇太近,不适合知青接受再教育(说不定是为了防止知青来镇上闹事),本生产队里并无知青。只有在公社当干部和在学校当老师的个别知青住在镇上,其余的都“下队”了。离本村最近的知青点在西边李湾大队,相距两华里多,但两队的稻田是相连的。暑假期间,我常跟队里的大哥们(这是对年龄稍长的男青年的通称)到李湾放牛,有幸接触那里的知青,听他们讲故事,讲城里人的生活,特别是爱听他们唱歌。男知青比女知青唱得好,有的还会拉二胡,但女知青长得洋气,更吸引人,我总想偷偷地多看她们几眼。渐渐的,晚上也跑到知青点,和他们一起乘凉,顺便听一听女知青好听的“汉腔”。

有道是“饥者歌其食,寒者歌其衣”,又说“爱情永恒的主题”,这大抵是真理吧。不过知青们并不怎么谈论衣着,反正都是军便装,够威风了,连电影里放的“新闻简报”中大人物们的装束也不过如此;吃的话题有时谈,但不当歌来唱,因为知青们虽不常有大肉大鱼吃,但比起贫下中农,他们的伙食还是不错的。所以,这爱情歌曲成了必唱之品。按照当时的教育,“爱情歌”几乎是“下流歌”的同义语,学校是万万不可拿来唱的,可知青们却情歌不离口,也没人去干涉,或者说没人敢干涉。人家是知青,有“小资产阶级情调”那是必然的,要不为什么弄来接受再教育?只是他们的情歌好听,感染了我们这些朴实的乡下青少年,进行了反教育,扩散了修正主义生活方式,这也许是决策者们始料未及的吧。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

我的个木门开一半

我的个木栓缺一半

我的个木床空一半

姑娘啊你说我该怎么办?

曲调很好听,这应该是一首求爱用的歌吧,知青们中很流行,结果村里年轻的土著民也都会哼哼了。我当时读初小,不到十岁年纪,也许因从小接受阶级斗争教育罢,警惕性高,认定这是一首黄歌。我当时想,爱情也许还可以,马克思不是也给燕妮写了很多情书吗?我“读”过《马克思传》(其实不可能看懂,跟看连环画差不多,当时我才多大啊?),上面有燕妮的画像,美极了,难怪只有马克思那样的伟人才配拥有。但这首不是爱情歌曲,“木床空一半”,明明是勾引女人上床嘛!我当然不可能说什么,只是自己坚决不唱出声来,心里还是会跟着哼哼的。哦,那些封建卫道士们,是否正如我儿时心理,只是至今未曾悔改而已?

还有更为直白的。比如:

小妹耶,不是我不爱你

因为我是下放的,

一年的工分养不活我自己,

哪里还能养活你?

等我抽到工厂里,

混上了工人阶级,

那时你来到我的怀抱里,

我和你做一对好夫妻。

这是一对情人对艰难处境的无奈诉说,并稍微带一点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文字通俗,人人都能理解,曲调低沉,感人至深。不过,这种歌只能私下流传,决不敢让上面知道的,因为有控诉“伟大的战略部署”的嫌疑,认真追究的话,抓起来坐牢也不为过。好在知青属于外来世界的人,即使“左”如我们学校教导主任邹文元之辈知道了,也未必敢玩什么花活。中国人习惯于窝里横。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首知青歌,我并不知道歌名,那词曲极富感染力,艺术学价值高,绝非出自普通知青之手,必是某位知青作家和作曲家共同的成果。我当时反复哼唱其中的一些段落,一般是独自呆着哼唱,往往两眼湿润,甚至流下泪来。

记得当时的歌词是描写武汉知青的内心世界的,提到长江大桥、滚滚江水、家中的父母;歌词不算消极,有“用我们的双手浇灌了锦绣的地球”、“光荣的劳动者”这样的句子;有从前的恋人天各一方的感伤;有“幸福的学生时代一去不复返”的喟叹,更有“相信吧壮丽的明天一定会到来”的无限希望。这首歌对我的影响很大,直到我三十多岁了有时还独自流泪吟唱。尤其是那两句“幸福的学生时代一去不复返”、“相信吧壮丽的明天一定会到来”,能激起我深深的共鸣。

多年以后,我看见了这首歌的歌名,竟然是“南京知青之歌”!其曲调大同小异,而歌词却有许多不一样。我想这可能是南京知青原作,经过各地知青在传唱中修改,形成了不同版本吧。不过,我还是觉得武汉知青所唱词好,这不仅因我是湖北人,更因我童年时就是那样唱的。他与我童年的光阴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人生中一段无法磨灭、无法更改的永恒记忆。正如知青们对他们上山下乡所拥有的记忆一样,那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不能用是非对错来评判的。

人生总是会被某些往昔的东西所感动,这是一种人性之美,一种尤其珍贵的东西。

评论

  • 李春霆:顶一下,推荐阅读~
    回复2017-05-17 08:20
  • 李春霆:令人回忆的日子,时光飞逝,我们没有愧对那段经历。…
    回复2017-05-17 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