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叠翠

2017-09-09 11:45 | 作者:曲辰 | 散文吧首发

龙门山,位于今涿鹿县城西南二十六里的武家沟镇溪源村东、保岱镇窑子头村西,是笔架山向东延伸的支脉,史书因史事,分别载之为“龙门山”、“烈山”、“ 厉山”、“历山”。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历山,在察哈尔涿鹿县西南,潘城西北三里”。

斯山西北,如一巨斧劈山成缝,两面峭壁陡立,对峙成门,故,原因山势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叫做龙门山。龙门山峡之中,有一清泉,流经龙门而成瀑布,凡三叠飞流直下,其景名曰“龙门叠翠”,为古涿鹿八大奇景之一。

此山北端,在海拔高约1000米的山顶,有一个和缓的勺状古溶蚀洼地,洼地中后期沉积了中更新世的老黄土。因而上古时候森林复盖,百兽生存,百争鸣,十分优雅。有熊国末,其军事领袖姬轩辕的同父异母弟姜榆罔为“后”,曾率众在龙门山焚林垦荒。故,史书载以炎帝“兴于熊耳、龙门”两山,依“烈山而焚,竭泽而渔”,称炎帝曰“烈山氏”,命其焚林垦荒之龙门山曰“烈山”;史书记载炎帝的儿子叫做“柱”的,在此山耕种史事之记,为不与其父相混,便又记之为“厉山”。到了舜之耕耘之后,史书为与炎帝及炎帝之子相区别,就记之为“历山”,这就是历山之名的由来。

“龙门叠翠”之景十分奇丽:一股清泉,从虞舜帝耕耘过的历山四顷地南沟涌出,经四壁围合而成的石滹,蓄成一潭碧水。其分流入民渠者,绕过魁星阁高耸的那座村中之山,而推动溪源村的许多“水打磨”,隆隆地搾油、磨面,浇灌那一畦畦葱、韭、菜、蒜、瓜果与芦苇;而其主流,则从半山腰穿过龙门,三叠其翠,扯出三挂如锦似缎、喷珠溅玉的飞瀑,弹凑着悦耳的高山流水乐章,落入溪源村的龙门寺前,流向上葫芦村,最后注入桑干河。季,龙门峡三道飞瀑四周,桃花红、李花白、杏花粉、杨柳绿,山上魁星阁高耸,山下飞檐、斗拱、雕梁画柱的龙门寺在树木丛中半隐半露,其景格外幽雅。而到季,三道飞瀑则形成了玉雕般的冰川,悬挂在龙门山峡之中……因此,古人吟颂此景的诗文很多。此引清朝广信知府朱维熊的《龙门叠翠》诗如下:

瀑布飞来万斛珠,

层层曲磴泻葫芦。

登龙不羡青州守,

点额如披碣石图。

暑重凉生冰谷,

冬深寒铸水晶壶。

少年载洒曾经赏,

回溯风情快舞雩。

不过,自从一九五八年炸山峡,修建了龙门水库。1964年,又因为有的地方因暴引发水库大坝垮塌成灾的事发生。于是,在一个风雨,县防洪抢险指挥部向孙家沟公社办公室电话下达命令,让溪源基干民兵连夜用炸药将龙门水库大坝炸开,放出蓄水(当时我就在孙家沟公社办公室的电话机旁听着,接县里电话的是王文元)。经过这么一再折腾,“龙门叠翠”的美景也就荡然无存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