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儿女天山情(第五章11)

2018-04-11 06:03 | 作者:王龙生 | 散文吧首发

(十一)全家团聚在上海

1994年9月,我绕道上海去江西庐山参加全国省级电台记者工作会议。莲香也请假同我一起回上海,原准备一起去庐山游览,连火车票都买好了,却突然不想去了。她说身体不适,其实,我知道她是舍不得花钱。我只得退掉一张票,独自乘车抵达南昌,转车去九江,赶到庐山开会。庐山风光,壮丽无比,古今文人墨客题诗赋词,赞叹不已。我们身临其境,只见处处山青水秀,遍地奇石怪岩,满目古松苍柏,云雾绕山,时情时,变幻莫测。仙人洞、迎客松、领袖峰……湖光山色,一步一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遗憾的是莲香没有一起来游览庐山风光。会议一结束,我便归心似箭,连下山到九江,乘轮船随长江流水直达上海。

回沪不久,二女儿王谦从济南乘车回上海探亲。她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以电视工程系前二名的优异成绩,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录制中心工作。报到后,先到济南锻炼半年。国庆放假三天,专程从济南赶回来看望我们。

过了“十一”,我们一家四口到南汇县航头镇果园村探望父母弟妹。听父母说,他们以我们退休后准备回来定居的理由,向村里申请到了一块宅基地,在河东一片果园旁边的新住宅区,环境幽静,空气新鲜,是个养老的好住处。可是,村里规定,新居民区必须按规划统一盖两层小洋楼。当时,我们哪有钱去盖楼?只好采纳父母的建议,让三弟建民去盖楼了。

航头老家蚊蝇太多,卫生较差,莲香过不惯,将来退休回来不可能在航头定居。因此,回到市区老岳父家后,翻晚报,看广告,找房源,先后到高,去周浦,奔彭浦,下闵行,东奔西跑,实地察看商品房。虽然当时房价很便宜,才一千元左右一平米,却依然买不起。女儿王颖、王谦安慰我们:“、妈,你们放心,等我们挣到钱了,一定在上海市区买一套商品房,让你们退休回来后定居养老。”两个女儿有这份心意,不管将来能否实现,我们也心满意足了。

从上海回来,我就将办公桌从主任办公室搬到“广播医院”节目组办公室,一是便于工作,二是实在闻不了林一奇吸莫合烟的呛人烟味。我名义上是副主任,实际上干的是组长和编辑的工作。同时,还分工让我抓总编室的创收。创收完不成任务,年度业务考核时就评不上优,这是一条硬指标。年度考核评不上优,职称评审就根本没希望。而总编室的创收任务是很难完成的,每年完不成,挨批评。我想,这样干下去,不知何时才能评上副高职称。越想越着急,便产生了要求调动工作的念头

节前,找到新疆广播电视报总编丁原平,提出想调到报社工作。老丁满口答应,表示欢迎我去,并且写了报告交给广电厅人事处。我也立即写了请调报告。春节过后,厅人事处根据厅党组书记赵建华的意见,正式下调令,从1995年3月1日起,将我调到新疆广播电视报工作,任汉编部主任。消息传出,电台总编室的同事、朋友都感到很意外,谁也没想到我会调走。

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了十八年,如今已经年过半百,却要离开电台,真有点恋恋不舍。虽然在电台工作时没有作出多大成绩,但毕竟为广播新闻事业努力奋斗过,拼命工作过,把一生中最美好的黄金时间献给了电台。有过挫折,也有过成功,有过苦恼,也有过欢乐。电台的领导和同事、朋友们对我的关心、护、帮助和鼓励,我永远铭记在心,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在,就要离开曾经并肩工作、共同生活了多少年的同事、朋友,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