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读书

2017-03-14 15:10 | 作者:太阳以西 | 散文吧首发

单位的职工书屋开业了,看见许多同事都借走了心仪的书。我也自比一书的书虫,有此良机又怎能错过呢?年底也实在太忙,班次排得紧紧的,虽有一颗恨不得立刻飞到书屋一探究竟的心却又不得抽身。终于,还是被我逮到了机会,提前约了书屋小主迪迪。

书屋里的好书是很多的,排列齐整,分类清楚。一排排洋溢着墨香的书籍,总会引人流连,给人遐想。选书之人,也好像飞舞在万花丛中准备采蜜的蜂儿,它在找属于自己最爱的那一朵。到书屋一趟,自然是收获满满的。我为自己挑选了一本《诗词格律》,中国古典诗词的唯美和意境总是吸引着我。从李白《北风行》里的“燕山花大如席”,这是何等豪放洒脱,到杜甫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又是怎样的细致入微;看东坡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到《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人生百味都尽在其中了;放翁一首《凤头钗》“……错错错……莫莫莫”,到辛弃疾《西江月》里“听取蛙声一片”,人生愁苦里却泛出爱情的甜蜜,在田园的闲适逍遥里却流露出对人生的不甘。我还为一年级的儿子选了一本《中华成语故事》,也喜欢读读书的儿子,也一定会喜欢上我给他借的这本书吧。

都说“书非借不能读”,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却又不尽然。大学时候,周末无事就一头扎进图书馆。农大图书馆藏书巨丰,涉猎又广,自己各种兴趣所致的领域都有很多精品书目。一时间倒是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好看的多,不知从哪里看起了;好吃的多,却不知从哪里下嘴了。借书读是有压力的,因为不是自己的,需要还书,因此这种急迫感便成了读书的动力。此般的好处是无论如何都能硬着头皮读下去;缺点也显而易见,只能泛泛而读,不能反复推敲,深刻领悟。因此在大学图书馆里,我的确是读了很多书,囫囵吞枣,现在回头想想读了那么多,脑袋里却也没留下多少印记。反倒是大学里买的一些书,几乎每一册都给自己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最早看的长篇是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高中时从同学那里做贼般星星角角的翻过几页,上大学后终于可以如愿以偿拿下厚厚的全套三册。每天细细看上几页,就像害怕好吃的东西很快被吃光一样不舍的多看,里面的每一句,我都要细细品味之后才舍得下咽。不得不说,此书是文学殿堂里不可不读的经典。买书往往也有风险,并不是别人说好的,一窝蜂式流行的,或者报刊上大力推荐的,就一定是你喜欢的,适合你的。记得那个时候最火的是韩寒和郭敬明,我各买了一本《三重门》和《幻城》,书的好坏在此我不置可否。但是韩寒写过一篇《说徐志摩》,文中的鄙陋与粗俗,却让我对此类作家再也瞧不上半个眼角儿,哈哈。那时的流行书,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和《苏菲的世界》,留下了几许浪漫与童真。看故事,海岩的书是不错的,大家一定对《永不瞑目》和《玉观音》印象深刻,其他基本也都非常经典。我特别喜欢诺奖陪跑者村上春树先生的书,一个偶然的机会,买到一本片集《再袭面包店》,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读了他所有著作,村上先生的书也从20岁陪伴我至今。他的书只能算是小众,喜欢快速阅读囫囵看故事的人,是不适合看他的书的。如果没有接触过村上的书又想看看,我觉得《海边的卡夫卡》是个不错的选择,故事引人入胜,语言又不至于太曲折晦涩让人觉得难以平易近人。

工作繁忙,娶妻生子,料理家务,诸事繁杂,读书的时间更少了。好在现在读书的渠道也多,也不一定非纸质的书籍不能读。有啥不懂的,好奇的,甚至中午想吃一道不会做的小菜,问下度娘,都可以解决。喜欢看的期刊《小说月报》、《读者》这些,从网络阅读器上,花上几元,在手机上就可以慢慢阅读。过完年准备入个KINDLE,朋友们都说不错。喜欢读书的人,一定都有个藏书的梦想以前几年,每年都要固定去几次秦皇岛的五星图书广场和一个有个性的小书店去采购几次图书。这几年,很少去了,但是买书的习惯依然没有变。现在逛的是京东,逛的是当当。网上买书,因为不能直接拿在手里翻阅,有时就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网上买书优点也是明显的,可选择的范围大,找书检索方便;更关键的现在书真的很贵,从网上买书可以打折,价格可以货比三家。同样的书,网上买确实可以省下实实在在的票子。等待远方寄来的包裹着墨香的邮件那种期盼的感觉和收到时打开包裹那一瞬间的欣喜,也成了我买书幸福感的一部分。现在大多是买些大家的书,朱自清或是季羡林的散文集子,贾平凹亦或莫言先生的长篇,去年买的杨绛夫人的《我们仨》,是本好书。这些书,都实实在在的,只要你认真品读,肯定不会让你失望。

别把读书想的多么高尚,就像打几杆台球,搓几圈麻将一样,读书也是我们在闲暇时光里享受生活的一种。或是获取需要的知识,或是学习人生的经验,或是探求新鲜的故事,或是品味大师的人生意境,总有一种适合你。我是爱书的人,我爱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