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学

2018-06-01 15:08 | 作者: | 散文吧首发

昨天趁着酒劲儿,将村里的所见记了个流水账放到朋友圈。应该说我很少发朋友圈,尤其是纯文字的,记得有次我做了“大餐”,在朋友圈卖弄时配的文字居然是:假装有文字。

平时除了刷刷视频,就是看看朋友圈了。我觉得朋友圈火爆的秘密就在于,它很好地利用了人们的窥探心理和表现欲。我应该属于前者,看得多发的少的那种。因为我不认为TA给你“点赞”或是评论就是真的看过你发的内容,也许就跟在路边见着打个招呼一样,都是出于礼貌。所以,我每每刷到“熟人”都会毫不吝惜的点个赞,心情好几个字的评论也是乐意的。

等我忙完工作,已是六点过。再打开微信时,朋友圈已经有几十条点赞和评论了。我知道那些都是在打招呼,有必要的我也会应一声的。朋友圈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你不同阶段的朋友,或是你不同圈子的“熟人”,看到你朋友圈的反应是迥然不同的。比如,你现在的朋友,了解你正在进行某项工作的,打招呼时总会带上你的工作,他认为这一定跟你最近的工作有关。如果是多年不谋面的初高中同学,一定是更泛表面地问你在哪个城市,或者直接是,最近好吗。当然,这次没人问我在哪,因为我定位到了村上。

就在我逐一回应过他们的“招呼”后,突然接到她的视频电话,很是意外的。她是我初中同桌,印象中那时候脸圆圆的,架一副方方的眼睛,肉嘟嘟的脸,很想捏捏。我也只是在她评论下回了她我的确在定位的地方上班,她很快也回了我,说她也在。我还没来及构思如何恢复,电话就进来了。

多年不见,难免有些尴尬,她把镜头朝向天花板,看不见她的脸。我玩笑着说,大美女长变了吧。她只是笑笑,说给我发最近的照片。照片很快就发过来了,还是圆圆的脸,方方的眼镜。只是自然生长的长发换成了奶茶浅棕的短发,其他如故。

她说看到我朋友圈想起了上学时候的我,那时候我很努力,还经常给她讲数学题,不嫌弃她笨。其实对于这些细节我早已记不得,只是感叹当时觉得苦难的生活,认为只有自己孤独的经历,其实很多“路人甲”也在参与你的故事。她还说很为我现在的成就感到骄傲,为我实现了理想表示祝贺。我哭笑不得,我取得了什么成就呢,都混到村里来了?事实虽是这样,但放在十几年前,现在的生活不就是那时候的理想吗。毕竟这么多年不见,不知道我的“理想”也有变化,是很正常的。

她不断地说着那时候发生的事,很多关于我的,我都没有印象了,比如“有人嫌弃我喜欢吃蒜有口臭”,“有同学说我上体育不遵守纪律,回教室看书是假正经”……这些我早就不记得,或是当时就没注意。她居然这么清楚。或许那时候在班上的确太“独特”吧。虽说不记得,不过这些都是真实的。那时候一个星期回家一次,自己带咸菜。奶奶做的泡菜是最好的,特别是她泡的蒜,一头蒜足足可以下一大碗干饭。在之前的学校,大家都不喜欢上“豆芽儿课”,老师也不喜欢,或许老师是喜欢的,校长不喜欢吧,反正一年到头只上语数外这三门“正科”。可是新的学校非得不同,所有“豆芽课”都那么认真。后来发现对于这些课,其实我是喜欢的。所以每每上体育课,我都会补之前的豆芽课……

对于这样的聊天,一般除了对往事的追思,恐怕就是对现实的抱怨吧。我尽量少些抱怨。

中午吃完饭回活动室时,发现钥匙用不了。钥匙是昨天刚配的,没用过。我不抱怨。

活动室前的院坝还是土的,长满了藜菜,时而有开着小花的白花益母草点缀其中。一只蝴蝶飞了过来,我赶快掏出手机,准备拍照,相机还没打开呢,它却飞走了。我放回手机,静静的看着,它居然又悄悄地飞回来停在了离我不远的白花益母草上。莫非是它不愿意留影?那就算了吧。就像那只蝴蝶,我无法用两千万像素那样清晰地记录,就算模糊,回忆起也总是美的

突然想到自己的理想变了,那变成什么了呢?

车凡2018/5/11于胜利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