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三人外传(二)

2019-10-09 16:08 | 作者:巨石 | 散文吧首发

演员破灭后,师三人依然没有放弃梦想。哪里才是出路他很迷茫。在生产队他“扬场使的左右掀,吆车不怕转弯弯”,混成了庄稼汉把式。工余饭后,画画写字,看书学习。当时流行一句话: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学好音体美,不搬胳膊不搬腿。艺多不压人,学习总没错。几年下来,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新老旧书几乎翻了个遍。能找到的中外名画书法,几乎都临摹了一遍。有人讽刺说,学富五车,汗牛充栋,在农业社打牛后半截,也太委屈艺术家了。

机会总是给有心人准备的。1977年,全国形势大变化,不再论成分论出身。十年动乱结束,为弥补造成的损失,社会大发展,各方面人才奇缺,到处充满机会。县文化馆需要一名美术青年,他被公社推荐上了。有心插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年母亲教他画画,也很无奈,母亲目不识丁,教不了文化,只能教画画来安抚他受伤的心灵。谁知绘画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

文化馆主要任务就是画宣传画,他能写会画,工作游刃有余。他的身份是副业工,可以拿工资,给生产队交钱再买工分,能养活自己不说,还能补贴家用,师三人真的感受到了城市人的快乐,跳农门的梦想似乎实现了。

打倒四人帮后,宣传任务很多。师三人如鱼得水,忘我工作,为了立足本行,提高美术水平,业余时间坚持临摹。有时间就创作漫画。当时漫画内容以讽刺服务态度为主,他就画粮食职工的服务主题。竟然有一副漫画被《陕西日报》刊登了,给他带来了创作欲望,也提高了知名度。接下来的师三人,除过工作临摹外,陶醉在创作中,试图成为一代宗师。

一个偶然机会,遇到了一个同行,看了他的作品,感觉基本功不扎实,有点好高骛远。给他讲了达芬奇画蛋的故事,意思要练好基本功,功到自然成,才能自成一派。受高人指点,师三人认识到自己的浅薄,决定拜师学艺。

改革初期,为挽救被耽搁了的一代人,兴起了“五大”成人业余学校。家门口的西安美术学院,有大师茹桂的函授班。师三人报考在大师名下。茹桂亲自考核摸底,针对存在问题,面对面,手把手指导。为他编排学习进度时间表。大师要求从学习素描开始,一笔一画的研习线条,由线条表达立体。学习达芬奇精神,练好基本功。然后逐步提高写生、布图、色彩和笔墨的拿捏。

经过三年的函授学习,师三人毕业考试的《秦岭人家》,被茹桂大师评为优秀作品,他顺利拿到了函授毕业文凭。

各地都需要人才,甘肃金昌一家单位伸出橄榄枝,聘请师三人做美术教师,答应可以转正本人户口。为此专门去了一趟金昌,独自徘徊在街头他犹豫了。

此时,师三人已经拖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孩子人户口不能转正。远走高飞,留下一大家人,独自去甘肃闯荡,实在不忍心。再说,爱人在中学民办代理英语课,仍然有转正机会,为了家庭,他放弃了金昌的盛情邀请。

长安粮食系统缺乏人才,宣传跟不上形势,就从文化馆借调人员。师三人成了粮食局的常客,借调他去搞宣传,一来二去人熟了,局长知道师三人是副业工后,强行从文化馆要求调人。因为副业工不存在复杂的人事手续,说走就走了。师三人摇身一变,来到粮食系统,成了一名专业宣传干事。(未完待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