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与义贱

2018-07-21 17:37 | 作者:*** | 散文吧首发

生与死,义和贱。生与义常常考验着古今的名士,二者不可得兼;死和贱又往往考验着中外名家,二者必择其一。世间就是这样,有舍才有得,因得而又舍。

古代有一位大儒,生于邹,叫孟子,他提出的舍生取义的观点,影响了中原士儒数千年的思想,至今仍在人们的思想中深根蒂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吧。

“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的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这句话出自美国作家塞林格的笔下。同时也是《麦田里的守望者》里最令人深思的一句话。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在我的脑中碰撞。是英勇地死去,还是卑贱地活着?

文天祥,大家都知道,舍生取义,誓死不降。令大家钦佩,但从另一个方面想,他“英勇地死去”有多大的用处?官方的回答一定会是“激发了民族自尊心,为后人作出了榜样……”,诸如此类。可是,文天祥作为一名优异的政治家,他实际为当时所作出的贡献与忽必烈所作出的贡献谁大?自然是忽必烈所作出的要大得多!统一中原,开拓疆土,稳定社会……这一切的贡献竟不如文天祥所做的“英勇地死去”这个“伟大的贡献”!

我不知道,有多少明明可以外镇四夷,内抚中原的名士因为一句舍生取义而白白丢失了生命。而舍生取义这句话就像一个血盆大口,吞噬了无数血肉……

卑贱地活着绝对不是懦弱的表现,这往往需要强大的内心,要忍受众人的非议!晚清名臣李鸿章,他“卑贱地活着”,他是为了自己吗?不是,他是为了挽救这个将倾的大厦……无数人咒骂他,他没有辩解,而历史会为他辩解。如果李鸿章向文天祥一样舍生取义,那他又能做出什么,他只是一抔黄土而已。没有人听见他在谈判桌上的据理力争,没有人看见他为大清挽回了一丝生命……

舍生取义固然需要极大的勇气,但卑贱地活着所需要的勇气不是我所能描述的,因为你必须忍受全世界的人的敌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