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红寺湖(胡彦琛)

2017-03-28 18:40 | 作者:楠阳 | 散文吧首发

几天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红寺湖油菜花海的照片:群山苍黛,碧水蓝天,叠浪如,满目金黄,绿树掩映,花儿姹紫嫣红。我立马被这一幅世外桃源般的水彩画陶醉了!我的心早已融进了画界,不知不觉间仿佛身临其境游赏了那山那水,心儿被净化和静化,又好似真真切切听到了管弦丝竹之音,禅静,悠然,空灵……

这张照片勾起了我幼年时的记忆,这印记虽有些模模糊糊,但着实让人感到亲切和弥足珍贵。

我自年幼懂事起就知道父亲在红寺湖工作,也曾模模糊糊听父亲常常说起过那儿,偶尔能尝到父亲从红寺湖带回家的鱼,在那生活极其艰难的岁月,这已经是很奢侈的了。后来,我渐渐长大,父亲便跟我说起红寺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也谈到他翻山越岭、勘测绘图、餐风露宿的工作情况。从父亲的谈话中我看得出他对红寺湖有极深的感情——那儿毕竟是他工作过的地方,且在那儿一待就是20多年。

父亲早年就读于西北大学水利工程系,后因突患重疾不得不回家治疗,也因此没有拿到毕业证。父亲病愈后就参加了工作,第一站就是南郑凤凰山水库建设。1954年起,父亲参加了南郑强家湾水库(即南湖公园)建设,直至工程竣工。1959年天起,父亲奔赴红寺湖,参加水库工程建设,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退休回家。听父辈们曾说起过父亲一生为人正直,淳朴善良,业务精湛,实干精神强,但因为没有毕业证,所以,一辈子都没有被评定职称。

有鉴于此,30多年前那个冬天的早晨,我独自一人骑上自行车去红寺湖水库。到了目的地,来到水库边上,放眼望去,正是浓雾锁湖面,看不清红寺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只听见水流的声音,心里不免有些遗憾,待了片刻遂返程。也因此,对红寺湖的印象模模糊糊的。

然而,我对红寺湖模模糊糊的印象终于在去年秋天被完全清晰了。这正如一幅只有线条勾勒的水墨画被着墨上色。

去年秋天,在那个晴朗的日子里,我携妻子和女儿乘公交车一起前往红寺湖游玩。

一路随游客们来到了红寺湖边上,放眼望去,一湖秋色特别令人惊讶!真正是“秋水共长天一色”。群山环抱的红寺湖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明珠,在晴日艳阳里熠熠生辉,山水交融,植被丰茂,珍禽栖息,乡情浓郁。湖畔上有各色各样的地方风味小吃,生意人叫卖声声,游客们络绎不绝。

我们随游人登上游艇。在游艇上的感觉与岸上截然不同,置身于碧波之上,随波起伏,觉得与碧水蓝天亲近了许多,也似乎与山水融为了一体。凉风自水面而来,依稀裹着些许水汽,轻轻地与我们撞了个满怀,那般舒爽和惬意只能感受,无以言表。水从湖面掠来,轻轻地在我们头顶盘旋,似乎极尽友好。这让我的的确确感受到了它们是朋友,是善类,是那般干干净净。在突突的马达声中我们饱览着湖光山色,欣赏着大自然澄澈宁静、近乎原始山水之美。晴空云卷云舒,悠然自在。湖面碧波荡漾,雪浪飞花。水鸟振翅翔集,惊鸿瞥影。我赶紧拿出手机,开始拍摄这平湖秋水,以及悠然飞翔的水鸟,还有那极目处依稀可辨的山山水水。此时此刻,脑子里演化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那般近乎虚幻的景象,感念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境界。

上了湖心岛,这儿山林茂密,植被馥郁,阴翳蔽日,实在是避暑纳凉的好地方。游客们兴趣正浓,纷纷寻幽胜访。妻子和女儿坐下来稍做休息,喝口水,吃点东西。一回头,我发现身旁大树下坐着一对老俩口,显然已经年过六旬了。听他俩言谈,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听口音,俩老是本地人。俩老谈到了当年红寺湖水库修建的不易。这个话题立马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致,我不敢打扰他们,只是静静地聆听他俩的谈话,希望能听到有关父亲的片言只语,可是,我失望了。我忽而觉得个人是多么的平凡,多么的微不足道,纵然是你曾经叱咤风云,指点江山,轰轰烈烈,可在时间的长河里,你依旧会被淡化,被遗忘,如风,如雾,如尘,消失得干干净净,无影无踪。我静静地看着俩老渐渐远去了,渐渐消失在了葱茏的林中……

从红寺湖回来,我就有创作的冲动,但因故而搁笔,时至今才又提笔。这便是秋天里的景致,春天里的思绪。其实,春天里的秋天或许更美。

2017年3月3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