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晚歌2018-2-12

2018-02-13 17:15 | 作者:赵洁 | 散文吧首发

太阳下山,途经江边,圆圆的火球清晰的浮在眼前,那红彤彤的光芒把江岸染红,江水被镀上鲜亮彩色,波纹放出点点金光,在眼前跳闪,我站在这儿,凭栏远望,飘浮出年代己久的记忆,那时,伴着晚霞而归的一条条渔舟,靠在岸边,并排似一座浮,渔民把一天劳动果实从渔仓里搬到岸边,岸上许多人,有大大小小的鱼贩子,有想吃新鲜江味的市民,有一边看热闹等着捡便宜货的人,小小岸边簇拥人头,飞出嘈杂声音,为这暮晚带来生气,带来日子的灿烂,带来市景画面。

现在,死静一般,江水舔着岸边碎石,吞下去又吐出来,索然寡味。

热闹的场面距今有四十多年光景,那时,江面渔船点点白帆竟相争流,鱼船就是渔民的家,吃住拉撒都在船上,渔船归渔业公社管理,渔民打上的鱼大部分归单位,少部分由自己出售,换钱买生活富足。

那个时候,长江有丰富的鱼业资源,我记得,那个年代吃的是江水,家家都有木桶,把江水挑回家,放在水缸里沉锭,就连不远处的看守所,每天下午四点左右,犯人们穿着草鞋搭着背肩,排着一字队型,挑着大木桶,后面跟着持枪的警察,一趟又一趟的把江水运进看守所,居民们习以为常,没有人驻足观赏,都知道看守所用水量很大。那个年代用的是江水,淘米洗菜洗衣,什么不干净东西都拿到江边洗,我记的每次淘米,小鱼都进入蔑竹稽里,有鯧条鱼,有鮟唧鱼,有河豚鱼等等,河豚很好玩,你动它,它就鼓起大肚子象个小皮球,有时我坐在水边,两条腿放在水里,就有小鱼不停地啄,江岸边上有钓鱼的,有用针网搬鱼的,有专门捉虾的网放在水边,我还看到江蟹,江鳗还有跳跳鱼等。

特别到了四五月的桃花汛,从海里蜂用而挤的海鱼,到长江上游产卵,这时候是渔船最忙碌,白天黑不停的放网收网,把一筐筐鱼抬上岸,交易异常火爆。

最出名的要数鲥鱼,也是这段江域的特产,油而不腻,肉细嫩,味鲜美,现在的蟹黄其鲜味在它面前,差几个档次,我的舌尖彷佛回到那个年代,记忆犹新的味道象是又在品尝当初的感觉,你现在花三万元买一条二斤重的鲥鱼,都买不到,它消失了,已有许多年头,据说这鱼对水质要求特别高。价廉物美的记忆,只存在上了年记的老人回想中,只能对它的消失感到惋惜。

其次是刀鱼,大多数家庭是这种吃法,用清水泡一下,然后切成段,放在油锅里炸一下,捞上来,用调制的卤汁浇盖,吃进嘴里又稣又脆,还有卤汁的絲絲香味,絲絲甜味,絲絲的酸味,当然口味不同,吃法多样,总之是赞不绝口,今天,刀鱼还有,原来二三两一条,价格几毛钱,现在,大的也就两把重,价格几千元一斤,老百姓怎能吃得起,刀鱼进了菜馆成了高消费的奢嗜品。

长江的鱼一年比一年少,渔民们陆续上岸,从新谋职业,我们吃了半辈子的江水现在不吃了,吃自来水,条件好的家庭,吃喝都是经过过滤的自来水,还有的家庭每月买大瓶装的矿泉水,想那时,汛期挑上来的江水很混浊,只用明矾搅几下,沉锭后再用,也没出什么事,现在是自己把自己惯坏了,自己把自己吓坏了。

偌大的江面空空当当,那时,渔船在晚霞中飘荡,白帆在风中自转成统一角度,水和天和渔帆是一幅渔舟晚歌,美在宁静中透出韵律,让人追溯到千年画面,渔人煮酒,江水涛涛流不尽,青山在,渔业在,代代世袭做渔樵,古人哪想到今朝,鲜味消失,渔船打不到鱼,打鱼人走上岸,重谋生计。

只有在刀鱼出没的季节,还能看到渔船,拉开大网顺流而下,己是今非昔比,那几艏渔船也是老渔民的情怀,对曾经的捕鱼生活的怀念,看着这些被捕上来的刀鱼,发出叹息,以前一网拉上来,又大又多的刀鱼,现在是又小有少,价格虽然很高,还要支付柴油费人工费和其它费用,除掉成本,真得没有赚头,甚至有赔本的风险,这辛苦的活老渔民在做,只是想找回过去生活影子,对打鱼生活的热

我知道,破坏一种生态系统,不要多长时间,再重新恢复原来的生态系统,那是很难的,要付出几代人的时间,几代人努力才能完成的。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党和政府把长江两岸经济带,从以前追求GDP的观念,转到生态保护上来,正确的认识到,破坏生态环境是对下一代人的犯罪,是对古老文明的犯罪,是对当今人民的犯罪,这是了不起的转变,这是伟大的转变,这是对下一代,对祖先,对人民负责任的转变,这是对历史未来一个辉煌的交代。

我很欣慰,在视频上看到,在报纸上读到,每年都往长江投放数量惊人的幼小鱼苗,长江又实行禁鱼期,当我看到快要绝种的江豚,又结群在江边上拱动,我和众多的围观者一样,高兴,激动用手机啪下这珍贵的镜头,感觉生态保护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还在发生变化,渔舟晚歌不是歇幕的终曲,在未来,人们会唱起渔舟晨歌,净水又回到我们身边,美味又回到我们餐桌。

人民在期待,长江在期待,祖国的未来在期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