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阳雨笠

2017-09-07 06:26 | 作者:曲辰 | 散文吧首发

在张家口市宣化县南、下花园西、涿鹿县城西北地方,有一座拔地而起,气势雄伟的黄阳山。《保安州志》上说,斯山因黄伯阳曾修炼于此,因而得称“黄阳山”。1958年,郭沫若则推测黄阳山是因古有黄羊而得名,黄伯阳修炼于此的说法是雅人附会……。其实,黄阳山一名是古已有之,战国之际的书,记载舜帝为民时,曾“牧于黄阳”。这就说明,黄阳山得名确实与什么“黄伯阳修炼”无关;又,“黄羊”是草原上的食草动物,高山上是不会有的。郭沫若不懂动物学,其推测也就违背了事理。

黄阳山,有一个奇特的景观,每当白云卧顶不起,就象给它戴上了一顶笠的时候,快则当日,慢则一两天,必然会有一场风雨来临。涿鹿、宣化两县,都将它列为本县“奇观”、“大景”,记入县志。我小时候在它对面的笔架山麓放牛,就曾多次仔细地观察过形成这一奇景的全部过程,现在,我以发生变化最快的一次为例,叙述如下:

那一天的前晌,烈日喷火,大地冒烟,天气格外闷热。涿鹿、怀来、宣化等平川上,蒸腾起一片雾气。远近村庄、大小道路、高楼低舍、往来车辆以及那弯转的河流、纵横的渠道,一切景物统统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层白纱越变越厚,象炊烟平展展地覆盖在平川上,往来流动,慢慢漂移,并不飞向空中。随着太阳的升高,这雾气象听到了集合令一样’由低而高,从四面八方渐渐向黄阳山聚拢。然后,顺着一道道山沟,慢慢地爬上山顶,给黄阳山穿上了白衣。再往后,这白衣由大变小,由薄变厚,最终在黄阳山顶上形成一朵白云,给它戴上了一顶洁白的帽子。这顶帽子如同生就的一样, 一动不动,死死地扣在黄阳山头上。这村候,宣化、涿鹿、怀来、下花园等平川,揭去了面纱,露出了清晰的面容。村庄、道路、树木、田园、河渠、城廓,一切都清清楚楚,尽收眼底。就连京包铁路线上慢慢蠕动的火车,也可以数得清它的车厢。极目四望,那远近的山峰,犹如大海中涌起的波涛,此起彼伏,俱在脚下。

午后,黄阳山的“白帽”开始了神奇的变化:它一会儿就象开了锅的豆浆一样,从山顶往四下流溢; 一会儿,又象有人往这溢锅的豆浆中浇了一瓢凉水;外溢的白色浆汁又急骤向回收缩;忽而,又象天空中有一只看不见的神手,要摘黄阳山这顶云帽一般,由是,帽子由扁平变高尖,并慢慢离开山顶,眼看就要飞到天上去。但是,升起的白帽到了一定的高度,又像摘帽的人和黄阳山开玩笑,把手一松,帽子又由空中落下,依旧扁平地戴在了黄阳山的山头上。这种情况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直到太阳西移,闷热稍减的时候,黄阳山头上的云帽才浙渐由扁平变直立,形成一个云柱,升到黄阳山上空,化作一朵白云。

这朵白云一升到空中,便上下翻腾、滚动,很快变成了灰色,并迅速向四外膨涨,扩展,又在不断的扩展中变成了黑色;当乌云铺满了半个天空的时候,云层底下开始出现一缕极白的云彩,急速地飘飞翻卷。这时,便伴有习习凉风吹来,紧接着,电光闪闪,雷声隆隆,狂风大作,沙石飞起,转眼之间,暴雨便倾盆而降,千沟万壑浪挤涛奔……

雨过天晴,天空象刚刚擦过的明镜一般,蓝得透明;山川村庄,像刚洗过澡一样,干净、水灵;空气中灰尘少了,清新得透人肺腑;太阳将要落山,借助它的光辉,东方的天空出现了两条彩虹,半圆落地,一内一外,赤橙黄绿青蓝紫,分外好看!

“黄阳雨笠”是桑干河流域地方性小气候变化过程中的一个自然景观。古今都存在。黄帝战蚩尤,就是轩辕黄帝利用这个自然景观预示的气候变化过程,预先造了指南车,在雾天用指南车辨别方向同蚩尤作战;又预先让应龙在灵山东沟上游的水关筑坝拦蓄灵山河水,大雨天放出所蓄河水,以便加大暴雨形成的山洪流量,水冲蚩尤城而打败蚩尤。这就是轩辕黄帝说的“因天之生,也以养生,谓之文;因天之杀也以伐死,谓之武”。正因为如此,史书就记载“黄帝受命有云瑞”,以云名而命官职,称黄阳山头的卧云之景为“景云”,为“庆云”,又因黄帝以云名命官而称作“卿云”。 《古今注》曰:“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所,有葩华之象”;《经援神契》云:“王者德至山陵,则景云出”;而杜预、应劭则言“黄帝受命有云瑞”;《史记•天官书》说:“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

虞舜帝选择伯禹接班继承帝位后,作《卿云歌》,冀望轩辕黄帝开创的民本社会制度永祚,其歌曰:

卿云烂兮,

纠漫漫兮,

月光华,

旦复旦兮!

黄帝利用涿鹿古战场地形地物,利用桑干河流域的气象变化规律的景云之现,战胜了蚩尤,平定了一场大规模的臣属叛乱。因此,这“黄阳山”名之得,也极有可能是以黄帝之“黄”,黄帝之子青阳(即“少昊金天氏)之“阳”而命称为“黄阳山”以作纪念的。因为,《黄帝经•十六经•正乱》篇载,力墨(后世书作“力牧”)称赞青阳在战蚩中“战数盈六十,而青阳未失”。

作为《黄阳雨笠》之景,古人吟咏的诗文不少,此将清朝广信知府朱维熊的诗抄一首如下,以供网友欣赏:

不知谁坐白云端?

雾鬓烟鬟漫整冠。

宫观宁须封泰岱,

霖膏早已霈桑干!

无心出岫迷樵径,

有意朝天戴笠团。

欲晓阴晴占验法,

农人早晚向西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