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彩霞

2017-09-06 08:57 | 作者:曲辰 | 散文吧首发

笔架山,位于涿鹿县城西南三十四华里处,也就是在今武家沟镇的上葫芦村西南、北黄崖头村北。其主峰海拔1273﹒8米,主峰左右又有两峰稍低于,且距离相等,此三峰并秀,酷似一个硕大的笔架巍巍然镶嵌在那里,犹如一座彰显文化的屏风,照看着涿鹿大地。故,斯山因其形得名“笔架山”。

千秋百代,每当红日东升、朝霞初露之际,笔架山便身披绚丽的霞光,山涧淡淡紫气氤绕,充满了神奇而吉祥的天然景色,辉映着涿鹿大地;而当夕阳西照的时候,则又给这座巨大的“笔架” 镶上了一道十分耀眼金色轮廓。所以,古人就将此命为“笔架彩霞”,称为涿鹿的八大奇景之一。

涿鹿人对笔架山特别热,认为斯山是涿鹿地方的祥瑞之山,是文明与文化之地的一个象征。因而,代代都有文人、名人所出,为国家做杰出的贡献。正因为如此,明代以前,还有人在县城的南城墙上建了一座细而高、多层次的实心砖塔,以像一枝巨大的“毛笔”,取有“笔”、有“架”的完全配备之意。明朝有位卢陵人,姓晏名壁,字彦文,夙擅文名,能词赋,永乐间为徐州判官,后晋升为山东按察司佥事。他写的《笔架彩霞》一诗,是这样说的:

山如笔架露锋芒,

霞彩烘蒸万丈长。

管子城头呈秀色,

中书阁上炯文光!

祥云冉冉昭蓬岛,

化日融融动朔方。

绝顶高秋凝望处,

手披云汉抉天章!

在涿鹿的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说是:清帝康熙巡幸涿鹿,有一天清晨,从张南宅步上街市,正好看见了一抹朝霞辉映在笔架山上,甚为绚丽可爱。他认为这是他巡幸涿鹿的吉祥之兆,这笔架山简直就是他大清国的吉祥之山!于是,就突发奇想:如果用黄金将此山镶一个皮儿,当霞光照耀之际,那景象不知道要有多美了!可是,想归想,真要动用国库里的黄金去镶一座大山,不用说没有那么多的黄金,就是有,那除非皇帝是个疯子!我听了这故事,就认为是涿鹿人编的、非常不靠谱的事:康熙只这么想了想,他给谁说来?涿鹿人是怎么知道的?

我倒是看着这笔架山,想着黄帝战蚩尤、战炎帝、四方征战、一统华、建国、定都于涿鹿后,命仓颉造字用以述史记事,这“山”字的字形极有可能就是依笔架山而造:

第一,地质考古研究证明,两三万年以来,桑干河流域地貌变化不大,在距今不到五千年左右,黄帝、仓颉与我们看到的笔架山是一样的;

第二,甲骨文的山字“”与笔架山形状一模一样。这,绝对不是偶然的巧合!因为,黄帝的都城在涿鹿,仓颉造字亦是黄帝建立国家之制以后,故造字亦是在涿鹿。中国的像形字,很多都是依实物所画的简明像形线条画。不仅如此,就连后世的隶书山字“”,楷书山字“山”,印刷体“山”,都无多大变化。

第三,在中国的古字中,还有依涿鹿事物造出来的许多字例,此不一一赘述。

涿鹿县的笔架山奇丽无比,《笔架彩霞》一景,世上少见,故拙写小文以志。末了,我们还是依例,引用清朝康熙年间广信知府朱维熊的《笔架彩霞》一诗以作结:

当年巨笔如椽,

留得床影踞上巅。

位列三台星斗并,

花开五色绮云偏。

擘开剑阁峰如戟,

跃入龙门浪自天。

莫道边陲风土朴,

文章原自在山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