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文化集团李寿华—读书会

2017-10-12 11:18 | 作者: | 散文吧首发

“读史使人明智”,这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句名言。而唐太宗李世民在其著名谏臣宰相魏征死后曾多次对他的大臣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话比培根早了将近一千年。仅此一斑,足以管窥中华优秀文化不仅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博大精深,而且是中华民族承前启后、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在中华这座丰富的文化宝库中,她蕴藏的每一部历史典籍,就是一段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缩影,我们熟读中华传统经典,不只是为了熟知和传承,更是为了能从她的优秀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山川文化集团李寿华说;中华民族文化渊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其经典文化源头可分为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尽管其间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出现过曲折,甚至是断层,但到现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部分依然得以保留和延续,这既是中华智慧的先祖们的丰功伟绩,也是我们的福分和骄傲。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渊源上源远流长,在思想上也包容扬弃,而月具有高度原创性和独特性。譬如《易经》号称万经之首,是中华民组的灵魂和密码,他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为伏藏八卦为始,那时并没有文字,所以八卦。二为周文王承接伏藏八卦,以八八演生六十四卦,周文王父子认为六十四卦已包含宇宙万物,每一卦都有卦辞。后有孔子做传,遂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更是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易经》涵盖万有,纲纪群伦,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中医典籍,古代兵法,风水玄学,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中国早期的思想形态带有一种“宗教神学”的特点,“天”“神”是其主要内容。尤其是在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可谓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当时出现了众多的杰出人物,成为了中国思想的象征或代表。按西汉后期著名学者刘歆的分法,当时共有十家: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其杰出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杨朱、惠施、公孙龙等。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道、墨、法”和外来的佛学,对中国后世影响最大,对中国的传统思想起了主导作用。除此其余皆为从属地位,没有得到得到更好的发展。

至于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其产生于魏晋,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命相、风水是古老易经文化的具体应用,是国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符合五行相生、八卦相荡原理。而中医理论则是来源于对历代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的融汇。其内容主要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20世纪20年代初期,随着当代新儒家的兴起,点燃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薪火,代表哲学家主要有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张君劢、冯友兰、钱穆;及第二代人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等。由于诸位大家各自的传统文化功底扎实深厚,独树一帜,学问融贯古今,其教化涵盖儒、释、道,兼及医卜天文、诗词歌赋。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多么卓越的贡献。他们多是学术殿堂的教授、也是生活实践的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

唐代韩愈诗云: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符读书城南》梁实秋先生说过: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有些书是非读不可的。这与行业无关。理工科的,财经界的,文法门的,都需要一些蔚成中国文化传统的书。”《雅舍小品选》钱穆先生曾说:“《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论语新解》1978年,他曾在香港向中文大学的师生提出了研习《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的要求。事实上,从古代到近代的中国文化典籍,其文体均为文言文形式,而这种形式至今仍被人们关注,文言文的文章也成为了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方面。所以,文言这一文体,包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无论是《论语》《史记》还是《红楼》《聊斋志异》,都无不透露着一股源远流长的汉民族文化精髓。诗歌也是一个很平常的文体,但中国的古诗另有一番文化的内涵,无论是春秋时期的《诗经》,还是战国后期的骚体,也无论是汉魏晋时期的古体诗,还是隋唐以后的格律近体诗,抑或是宋词元曲等等,都有一股浓浓的沁人心脾的中国味道。正因为如此,中国文体的多样性,也随之展现于世人眼前,从而激发今人延续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欲望。李寿华说这也是今天我们重新读书会的意义所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