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化”影视剧的五大“忽悠”

2017-08-18 10:31 | 作者:辽宁王忠新 | 散文吧首发

“美女化”影视剧的五大“忽悠”

“美女化”影视剧已成“影视骗局”

(中篇)

作为视觉艺术直观、形象、鲜活的特点,使影视剧在负载大道和传播信息上,更具独特效果。可“美女化”影视剧产生的五大“忽悠”,已使其负载信息和负载大道的“武功”基本全废。

一、瞪眼瞎编—“忽悠”历史

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影视剧不等同历史学,但拍摄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绝不能脱离历史学。可现在的“美女化”影视剧,塑造的“美女”艺术形象,历史上都毫无根据,都是瞪眼瞎编,都是让美女演员以性感廉价的脸蛋去“忽悠”历史。

试问:“女太君”充斥的抗日烂剧,14年抗战,在整个日本侵华军队(包括谍报人员)中,可曾有一个日本女人被授予过少佐?那唯一被授予少佐军衔的川岛芳子,还不是日本人。可这抗日“烂剧”的日本女军佐,咋群星闪烁?

试问:那些神出鬼没地打入共党共军,能兴风作浪的“女军统”,在中共的历史上,甭说压根就没有“女军统”打入过中共高层,就是“女军统”打入共党共军基层的又有几人?

试问:那些在电视剧中招摇的“女国军”,国民党什么时候委任过一个地区女专员?又往哪个匪巢派遣过一个女特派员?又何时组建国女子特别行动小组?更何时在大陆培养出了女神探?

试问:历史剧咋成“床斗史”?咋成后宫恶斗史?如,某古装剧中,西施纠缠于夫差、范蠡、勾践三个男人之间,较量的核心竟是赤裸地争夺上床的“交配权”。如此“恶搞”历史,已绝非一颗老鼠屎!

二、“一石二”--“忽悠”革命史

中国革命史是研究和阐述中国近代以来革命发生、发展和胜利的一门科学,这门科学是用2000多万先烈(有名有姓的共产党员就近400万)的鲜血写成,其严肃性、科学性、神圣性,都决定了任何文学艺术都不能对她亵渎。可这种“美女化”影视,甭管主旋律招牌多招摇,甭管导演咋编排,崩管运用了多少手段,都从两个方面“忽悠”了中国革命史。

一是歪曲中国革命史史实。看着影视片中五花八门,遍地泛滥的“女土匪”,结局无论走向延安,走向抗日战场,反正都走向了革命,观众只犯迷糊:在十分悲壮和壮丽的中国革命史,包括艰苦卓绝的抗日史,中共没吸纳过一个女匪首参加革命,也没引导一个女匪首走向抗日前线,在中共的中高级女干部,也没有一个是抗日时期的女匪首出身,并且中共也没向匪巢派遣过一个去做瓦解工作的女干部。就是到1953年底全国剿匪基本结束,歼灭的261.59万余土匪中,女匪首也不过一两个。

再看影视剧中的“女刺客”传奇,一个个风光无限神勇无比,人们更百思不解。中共何时在“皇军”中潜伏过女杀手?中共又何时在国民党军统中潜伏过“女刺客”?总揽中国革命史,中共可曾安排过一个“女刺客”去执行过暗杀?谁能在中共党史中找出一个,仅仅就一个,能枪战、能刺杀、能格斗的“女刺客”?

至于女侠客飞檐走壁打遍天下无敌手,成古装戏剧的标配。根本子虚乌有,如何成影视热播,这不是大“忽悠”?

二是混淆中国革命史的性质。血写的历史,绝不能被墨迹篡改!荧屏上如过江之鲫的“女土匪”都策马扬鞭地投身了革命;一个个“女刺客”神出鬼没,无所不能,这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捏造,更从两个方面对中国革命史性质在篡改!

一方面是混淆。作为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它是组织动员亿万群众推翻三座大山的历史,绝非是依赖少数人搞暗杀的历史!这种动则就派美女搞暗杀,将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整的和黑帮火拼、家族仇杀、暗算设局一般,这不是混淆?而将中国革命史这样混淆的,仅仅是“美女化”的影视剧?

一方面是误导。“女土匪”抗日烂剧泛滥,这给年轻观众的感觉,似乎“女土匪”就是抗日的主力军;一个接一个的“女刺客”登场,让年轻的观众似乎觉得,中国革命是靠暗杀取得的成功,那人民革命的性质何在?这不是一种抹杀和误导?这不是历史唯心主义泛滥?这不是忽悠中国革命史?

三、任意穿越--“忽悠”时代

时代是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时期,人是社会的人,也是时代的人,任何人都要被深深打上社会和时代的痕迹。优秀的影视剧无疑要反映时代背景,要反映人物的时代痕迹。

1、经典文学艺术经典反映时代。人是时代的人,文学艺术也是时代的艺术,任何经典文学艺术都要负载时代。就拿《金瓶梅》这部名著来说,去掉里面两万余字的性活动描写,也生动显现了那个时代的市井风情和人物风貌,也清晰反映了一个时代和一个时代的人。

清末画家胡也佛,所创作的《金瓶梅秘戏图》无人比肩。而他绘画《金瓶梅秘戏图》最大的成功,就是极为精细地传递了时代痕迹。仅在“与瓶贪欢”的一尺画幅,从人物造型、室内陈设、背景布置、鸡鸭猫鼠之动作、服饰冠冕式样,外间景色铺陈,古董时玩、官窑胆瓶、瓶内插范、点心果盒、菜肴盘盏,就画了200多物件,这些物件精细地承载了明朝中晚期的社会痕迹。或者说,性是人类的共同,可在这幅画中的性爱,则界定在明朝中晚期,这就是时代的痕迹。

2、“美女化”影视剧的“两个穿越”。而“美女化”影视剧则不负载时代,更在“忽悠”时代上,玩起了“两个穿越”。

一是穿越时代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衡量一个社会解放的天然尺度,就是妇女解放的程度。或者说,妇女的地位越低,这个社会就越黑暗;越是社会制度落后的国家,妇女的命运就越悲惨。中国宋朝妇女就风行裹脚,使之成为三寸金莲。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中国,妇女受的压迫最深,她们不仅受三座大山压迫,还要受夫权压迫。不仅没文化,都裹小脚。在这样的社会,我们不能说每个妇女都是祥林嫂,但我们却可以说绝没有如此这般的“美女化”遍地,还都能成主角。

受“四座大山”压迫,清朝的女人和民国初年的女人,几乎都裹小脚,那是带根本性的一个时代特征,可就这样一个受奴役的女性特征,在“美女化”的电视剧中,可有一部,可有一人,可有一处有表现?连小脚女人都绝迹的美女化影视剧,又怎么表现清王朝那个时代的女人?一个被封建观念束缚到脚都畸形的时代,女人怎么能随便就“脱”、就“露”,就“裸”,就上床?

就是改开以来的社会基本矛盾,有哪部“美女化”影视剧有负载?

二是穿越时代的独有特征。“美女化”的影视剧不留时代的痕迹,能整个浪任意从现代穿越回各个时代。长相“千镜一律”,女主角都是抽象的“处女脸”,让观众都分不出个数已成审美疲劳。民国的美女也穿上超裙、无袖衫。还都风情万种,性感万状,对性爱能不顾死活的追求,还净用现代语言和价值观念去评论和意淫当年。

描写“女皇军”的影视穿越了两点:其一、作为人种学, 19世纪末的日本成年女子身高才150公厘左右,这种人种特征在抗日烂剧可有表现?“美女化”“女皇军”的标准化生产,是不是穿越时代?其二,在腐朽、反动、黑暗的军国主义思想统治下,日本女人根本没地位,“二战”时报效国家的方式就是做慰安妇,将军的女儿也不例外。即使间谍机构和卫生部队有极少女兵存在,哪里有遍地扛校佐军衔的“女太君”?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全军11万女军人,才有一位开国女将军李贞,1名女大校,1名上校;一直到1961年,全军才一位女将军,三位女大校!可在“美女化”的抗日烂剧,“女皇军”四处招摇,这不是一种随心所欲的美化?这不是一种任意的穿越?

四、“整形美女”---“忽悠”观众

在“美女化”的影视剧中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很多美女形象,都是“整形”美女,都是配脸美女,这不是忽悠观众?

一是仅靠“表情包”表演,女主角形象虚假。有一部戏的女主角拍戏需10个替身,本人只负责拍面部镜头,然后,远景、全景、背影都交替身。片中女主演大量使用抠图、替身,镜头破绽百出,穿帮镜头不胜枚举。

靠“表情包”表演,已成一种流行的电视剧拍摄模式——开口有配音、拍戏各种替、不用实景拍、后期全包圆,早非新闻。有当红明星档期太紧,剧组竟然制作面具,除了近景,全用替身。这种“整形”美女充斥影视剧,同“假唱”有何区别?

二是被“潜”出来的“肉弹”,只会表情包?靠“表情包”就能表演,按此逻辑,只要有个脸蛋,甚至只要是颗“肉弹”就能上镜。导演李克龙说,被外界传得沸沸扬扬的娱乐圈潜规则,并非空穴来风,“谁又被导演潜了,谁又和谁走到一起了”,这种被“潜”的话题,吹得影视圈人心浮躁,如果潜一下就能当主角,把拍电视剧视为捞快钱的乐园,装模作样、生硬做做,如何能演出真情实感?演不出真情实感的女演员,什么有效信息都不传递的出镜,怎不个个形象苍白?

三是女演员仅靠脸蛋,整体在自毁形象。什么女八路被日军轮奸后,“一秒钟穿裤”,能神奇的三箭齐发将敌人射杀,这种将女主角神化到荒腔走板,不仅欺骗了观众,也欺骗了“美女”自身,也让扮演“美女”的几乎个个都自毁形象。小妞电影的代表女星丑闻跌出,在现在的媒体和网络上,头条和热点永远充斥着娱乐圈明星艺人的破烂事儿。改开得30多年里,“美女化”的影视塑造出了什么人民称颂的女演员?很多人感慨:毛泽东时代让“戏子”变成人民演员,“美女化”的影视剧咋让“人民演员”变成“戏子”。

五、放弃使命---“忽悠”担当

“文以载道”,这是颠覆不破的真理!文学艺术作为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哲学和科学影响着文学艺术,并作为思想内容包含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无论文学艺术有多少功能,其传播思想价值观念是第一位功能。

1、文化是价值观念的主要载体。影视产业是西方跨文化发展与价值传播效果最显著的领域。艺术无国界,但影视文化产品的主旨和思想必有国界,影视文化产品的输出,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也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辐射及影响过程。西方影视作品在迎合观众消费口味的同时,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传播本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改变人们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

美国多样化的影视作品形式吸引了大量受众,无论《纸牌屋》《绝命毒师》《摩登家庭》等多元题材的美剧,还是各类卖座的好莱坞大片,能吸引到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价值观的受众,但其核心第一条就是为传播美国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

法国形成一个由164个使馆文化处、142个文化中心、96座法国学院和850个法语联盟构成的海外文化传播网络,每年举办艺术节、演出展览等各类活动5万余次,成为法国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载体。

西方发达国家正是通过文化贸易全球化、资本支持国际化和商业运作跨国化,实现文化传媒的“传播培育”功能,将核心价值观和文化产品进行有机融合和高效传播,让普通民众在消费文化的同时,浑然不觉地接纳其核心价值观。

2、“美女化”影视推卸使命担当。“文以载道”,这原本是个很明晰的问题,可自改开以来的“美女化”影视剧,以艺术创作不同于真实历史为由,以艺术形象不同于生活形象为由,不知是装糊涂,还是真糊涂,反正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极力排斥和“忽悠”文学艺术的使命担当。

而在这个放弃使命担当中,放弃影视中的人民形象是突出表现。人民是个阶级概念,人民的主体是工农兵,这原本是绝不能被偷换的概念!可恰恰被这些影视美女偷换了。以至“吴琼花”那样受压迫的底层穷苦女人,再不能成为影视剧的主角。

当胡编乱造,文不载道,已成“美女化”影视的共同浅薄,成“美女化”影视对文学艺术使命的共同放弃。缺乏思想性的浅薄,缺乏责任感的放弃,如此这般“两个缺乏”的“美女化”的影视剧,已长久遭到观众的抵制和唾弃,一个远离观众的影视已经难以为继。

3、文艺作品要承担社会责任。艺术形象不同于生活形象,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但艺术的形象和艺术真实,能更强烈的表现生活的形象和生活的真实。严肃文学从来就是政治大主题,因描述国家民族某一阶段的社会历史的文学作品,永远不会脱离政治。特别是表现革命史的影视剧,从来“不单纯是一个文字或文学的技巧的问题,更是一个立场的问题,准确地说是一个涉及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指出,欲知大道,必先其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不能任意涂改,更不可肆意虚无。文艺作品要承担社会责任,文艺工作者自身用“德艺双馨”也要承担社会责任。对此,《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早已提出,十八大以来的“北京文艺座谈会”等又多次强调要求。而对历史现象、历史真实和历史人物任意解释,甚至刻意歪曲的“美女化”影视剧,这种种“忽悠”当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