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游记

2017-05-07 21:12 | 作者:独自行走 | 散文吧首发

宏村是一个村,又不仅仅是一个村,更像是个掩映在群山中的“世外桃源”,如果用水墨丹青将它如实描绘出来,就是一副绝美的山水画卷,画面烟迷蒙,疏离散淡,俨然一派“杏花、雨、江南”。

宏村美,美在水中,村前一片宽阔的水域,俗称“南湖”,拉开了村庄和外界的距离,一弯碧水,环绕着古村落,仿佛古城边上的护城河,守护着这个宁静的山村。水的氤氲,水的温柔,水的轻盈,给山村带来了安宁和祥和,带来了灵气与灵性。水是活水,从山上流下来,汇成小溪,在这里汩汩流淌后,又欢快的朝山下流去,最后注入新安江,汇入千岛湖。

宏村美,美在徽派建筑,白墙黑瓦,鳞次栉比,马头墙翘角飞檐,高低错落。水中间有一座小小的拱,仿佛一道彩虹,一弯明月,横亘在水面上。从池塘的一面看过去,房屋倒映水中,水中便有了蓝天,有了白云,有了粉墙黛瓦,波光潋滟,疏影横斜。那山,那水,那墙,那瓦,那桥,那倒影,像一副剪影,又像一副水墨画,置身其中,婉约,典雅,宁静,让人心醉神迷,仿佛来到画中。

真有人在水边作画,不是一个人,是很多女孩,穿着白底蓝边的校服,三三两两,在柳树下,架起画板,细细勾勒,画远处的青山,画近处的碧水,更画水边的房子。我从她们身边经过,她们全神贯注,旁若无人,画板上,水彩洇出的笔墨已勾勒出房子的轮廓,水的清幽,山的寂寥,白云的悠闲,一种田园诗的气息呼之欲出。

进村的路有两条,近一些的可以穿过水中的小桥,直接到达彼岸,远一些的沿水边的甬道徐徐而行,走到尽头便是村庄的正门。进了门是一块几亩见方的空地,两颗古树一左一右,像两位尽职的哨兵,静静的守卫在这里,这一守就是五百多年。左边的银杏树高达二十多米,树干挺拔笔直,右边的红杨树树围五六米,需几人合抱,树冠则像一把巨伞,开枝散叶,形成一片浓荫,庇护着村口这块风水宝地。

这里便是村民的议事厅,据说,凡有红白喜事,必须要在这里举行仪式。红事时,新娘的花轿要围绕着红杨树转个大圈,预示着新人百年好合,红福齐天,白事时,要抬着寿棺围着银杏树转个大圈,意味着子孙满堂,高福高寿。

从村口进去,沿着几条幽深的小巷,可以到达村庄的中心。小巷青石板铺就,两边是高高的马头墙,粉白的墙面被风雨侵蚀得有些斑斓,靠近地面的地方长满了青苔,雕刻出了岁月的痕迹。一侧的地沟里有溪水在流淌,水流经各家各户后汇入村头的南湖。墙内是重重的院落,斗拱飞檐,阗寂无声,透着几分神秘。有几株枝繁叶茂的大树,枝丫不甘寂寞的探出墙来,给小巷送来一片浓荫。刚下过雨,石板路湿湿的,天气阴沉,空气中饱含着水分,走在巷子里,令人恍若回到古代,脑海里不自觉跳出戴望舒那首经典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一想到这里,心情无端的忧郁惆怅起来,仿佛真有这么一个姑娘,打着一顶油纸伞,在眼前独自徘徊,彷徨。好在小巷不长,走出去立刻豁然开朗,一个半圆形的湖面出现在眼前,这就是月沼了,这里是电影《卧虎藏龙》的取景地,也是村子的中心。

湖面不大,但水质清澈,据说水底有泉眼,通过暗道与山上的溪水连为一体,曲曲折折流入每家每户。湖周围都是粉墙青瓦的房子,高高低低,倒影其中,从对岸看过去,朦胧轻柔,似如幻。闲暇时,村民们便聚在湖边谈天说地,妇女们浣纱洗衣,孩子们则跑来跑去,嬉戏打闹,只有鸭子、鹅最安静,在湖中悠闲的漫步,那种场景,安详和谐,其乐融融,令人神往。

湖的北面正中的位置便是村中的祠堂,因为村子都是汪氏先民的后代,祠堂便称作“汪氏宗祠”。祠堂的正门像一座石牌坊,门上面三层飞檐,檐角处有鳌鱼,龙头鱼尾,下方明间字板上上书“世德发祥”四个隶体大字。进了门是一宽敞的正堂,正中位置挂着“乐叙堂”匾,下方是汪氏的三位祖先像,左边墙上还有一女子画像,其名为“胡重娘”,是她当年从西递村嫁到这里,设计了整个村庄的水系,这才有了宏村的香火不绝,代代相传。

大堂横梁,立柱,斗拱,环廊等都是木质结构,卯榫契合,浑然天成。更有特点的是,大堂四面无窗,中央有一天井,光线便透过天井照进室内。天井呈“口”字型,四面檐角向堂内倾斜,一旦下雨,雨水会落入堂中,取名“四水归堂”,有聚财之意。

行走在幽深的小巷,不经意间,就会走入某个大户人间的宅院,门面并不张扬,但走进去,却别有洞天。正堂两边有环廊,穿过环廊,是一重重的院落,从空中看,檐牙高啄,勾心斗角,令人不自觉想到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只是这里的院落没有北方的四合院那么直白,宽阔,胜在布局紧凑,建筑精美,尤其是那些木刻,砖雕,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徽商在中国历史上是与晋商齐名的流派,很多富商巨贾发财后,第一件事便是在家乡大兴土木,修建豪宅,彰显自己成功,很多官员告老还乡后也会用多年俸禄,为自己在家乡修建一隐身之所,琴棋书画,安度晚年。久而久之,宏村就有了目前这个规模,那时的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是士绅阶层,知识分子精神上的后花园,信也。

小巷里有些人家就在门口做起了生意,有卖小吃的,有卖茶叶的。小吃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毛豆腐了,“舌尖上的中国”曾经介绍过,豆腐发酵后长了一层细细的白毛,用铲子铲起来,在油里煎了,外面焦黄,里面白嫩,吃起来有一种怪怪的味道,越吃越想吃。

卖茶叶的则干脆在门口架起了炒锅,将早上从山里采摘来的嫩芽现场炒制。正好走累了,我顺势走进一户炒茶的大嫂家,大嫂热情的为我泡上刚炒完的毛峰,碧绿的嫩芽在水中浮浮沉沉,汤色清澈微黄,一股山野的、蕴藉了阳光与植物精华的味道溢了出来,喝一口舌底生津,香气如兰,内心顿时安静下来,一天的疲惫一扫而空。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随意的走走停停看看,一下午的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消磨殆尽,终于到了告别的时候,阴沉沉的天空中突然浮现出一缕阳光,阳光洒落到清澈的南湖湖面上,洒落到粉墙黛瓦上,洒落到远处逶迤的群山上,给这座宁静古老的山庄更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回首宏村,依旧游人如织,往来不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