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娘的亲事

2018-06-26 08:42 | 作者:刘卫民lwm | 散文吧首发

娘的亲事

娘跟爹风风雨过了几十年。如今,二老已年过古稀,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娘常跟我们姊妹说:“当初,我跟你爹的亲事能成,多亏了你老姥爷。正是他人家的一番话,才使我回心转意,跟你爹结了婚,成了家。”

娘家在河南濮阳县,离我们河北魏县足足有200多里。娘是在逃难时跟爹结的亲。那是在1963年,濮阳一带闹饥荒 ,娘姊妹多,家境贫困。姥爷是个会做戏装的手艺人。他听邻村人说我们村新盖了剧院,唱老戏。他于是就拖家带口到我们这里谋生。没承想,由于路途远,消息闭塞,姥爷一家到我们这里时,社会形势变了,剧院已不唱老戏,而是改唱样板戏了。姥爷的戏装手艺用不上了,一家人生计无着,陷入困顿之中。

娘当时15岁,已长成大姑娘了。按农村的旧规矩,娘已到了定亲的年龄了。好心的房东给愁眉苦脸的姥爷出主意:在当地给娘找一个好人家,收一笔彩礼,以摆脱困境。姥爷当时也实在没法子可想,为了一家人能脱身,就听从了。娘当时年龄毕竟还小,哭哭啼啼闹个不停。姥爷好说歹说,娘以大局为重,终算勉强同意了。姥爷的定亲条件是:男方一定要出200元彩礼钱。因为有了200元彩礼钱,姥爷一家大小才能回家生活。在当时的低指标年代,200元钱可不是个小数目。村里有意的人家纷纷上门提亲,但却因一个外地姑娘索要高额的彩礼钱而告吹了。房东忙活了好几天也没给娘找到主,犯了愁;姥爷也因脱不了身,走不了人,心急。

房东跟爷爷关系不错。他一急之下,想到了爷爷。爷爷好性,热心肠,乐于助人,是远近闻名的义气人。在他心目中,现在全村只有好事的爷爷能行好,成全这门亲事。当时,爹中学毕业,在家务农,还没定亲。房东找到爷爷说明来意。爷爷养育着六男二女,家庭条件也不宽裕。爷爷想了想,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细心的奶奶多了个心眼,在一旁提醒爷爷说:“外地的姑娘能靠得住吗?他们收了彩礼钱,走了人,将来不认账,这门亲事咋办?”爷爷笑了笑说:“眼下救助人要紧,儿子的亲事还是次要的。人谁都有走窄的时候。人家大老远来到咱们这里,遭了难,一家人生计无着,又哭又叫,怪可怜的。我们能袖手旁观吗?至于孩子的亲事能否成就,那是以后的事了,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好在爷爷人缘好,没过多久,没费多大周折,就筹够了200元钱。姥爷、姥姥千恩万谢地接过彩礼钱,一再声称:“过几年等闺女长大成人了,我们两口子一定把她送来成亲。”两家定了亲就是亲戚了。姥爷一家又在爷爷家好吃好喝待了半个多月。最后,临走时,爷爷索性把好事做到底,另外又给了姥爷30元路费。姥爷一家人高高兴兴地上路了。

娘一回去,就反悔了。娘认为她跟爹不般配。一是因为年岁不相当,爹比娘大4岁。二是因为濮阳、魏县两地距离远,人生地不熟。娘对这门亲事越来越不满意。姥爷也有悔婚之意,一再对人说在河北办了一件糊涂事。姥姥通情达理,常告诫娘要恪守婚约,不能忘恩负义。正是由于姥姥的坚持,娘虽然反感这门亲事,但也没在当地再找对象。后来,三姥爷在安阳市给娘找了一份临时工作。娘跟姥爷说好了,到安阳工作以后就退婚。

正是在这节骨眼上,爹来河南迎亲。姥爷一家一走四年毫无音讯。爷爷已觉察到这门亲事不妙,前景黯淡。爹长到23岁,已到结婚年龄了。爹非要到河南迎娶娘,爷爷拗不过,就嘱咐爹:姥爷一家如果有良心,还认这门亲,就把娘娶过来。如果翻脸不认账,那就算了,彩礼钱也不要提了。权当当初办了件好事。一个人回来就是了。

爹骑着自行车,一个人来到娘家。娘对爹不理不睬,姥爷对爹不冷不热。只有姥姥态度好,热情接待爹。爹成家心切,忍辱负重,委曲求全。面对娘的又哭又闹,爹不声不响,“嘿嘿”一笑了之;面对姥爷的冷待,爹不生不气,毫不在意。娘执意要退婚,姥姥不肯。

为了打破僵局,姥姥无奈之下,只得把病中的老姥爷从城里请来了。老姥爷在洋学堂念过书,又出过国,是一个见过大世面的明白人。娘一向尊重老姥爷,特别听从老人家的意见。老姥爷跟爹一接触,就相中,喜欢上了。老姥爷把娘叫到屋里,说:“闺女,这小伙子人不错,是个实在人。你们在一块过时光没问题。”“姥爷,我们俩不般配。我不同意这门亲事。我要退婚,到安阳去工作。”娘哭着说。见娘这般执拗,老姥爷沉思良久,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做人要有良心,知恩图报。想当初,你们全家落难魏县,陷入困境。正是人家出手相助,慷慨解囊,你们才脱身,度过难关。这就好比一个人拉车过山坡,车行到半山坡,人再也拉不动了。人如果随车摔下去,后果就不堪设想。正在这危难之际,恰巧有一位好心人过来努力推了一把,这个人才得以越过山坡,继续赶路。你如果认为姥爷我说的对,有道理。就过去跟人家成亲。”娘低下头来,想了好一阵子,才点头说:“姥爷,你老人家说得对,我明天就过去跟人家成亲。”

老姥爷的一番话,改变了娘的命运,娘跟爹结成了夫妻,这才有了我们一大家人。老姥爷虽然已过世多年,但娘常念叨老姥爷的恩情,教导我们如何做人。

河北魏县文联 刘卫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