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人生中的“摆渡人”---读《摆渡人》有感

2020-06-08 18:06 | 作者:星星月 | 散文吧首发

感谢书里面的迪伦和崔斯坦,直到合上书的那一刻,我被你们深深的感动到了,每看一页,每到达一个安全屋时,就仿佛自己身临其境经历着迪伦和崔斯坦所经历的一切。

当我第一次看《摆渡人1》的时候是前几年,当时看完没有什么触动人心的感受,认为作家想象力丰富,天马行空的,那时只想尽快看完满足好奇心的想知道迪伦与崔斯坦之间的故事结局。这几天当我不紧不慢的看完第二部第三部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沉浸在他们的世界里了。于是又去翻找那本尘封已久的第一部,悄无声息的陷入其中了。

一、潜藏着不合理的人与事

当迪伦在安全屋里面看到一切不合事理的东西的时候,她的潜意识一直密切关注着所有不对劲的地方,这时她脑子里那些念头在她意识深处寻衅滋事互相挣扎,撕扯着她。当崔斯坦告知其真相时,她反而如释重负。有时候当我们面对心里一直不愿意承认、接受的人事后,我们内心也会如此的做一番挣扎,脑海里也会有两个小人在里面互相争论,势必都想赢得对方。此时的我们就陷入了纠结挣扎与不安之中。当我们知道事已至此,不对劲的一切出现且不可避免发生的时候,唯有真心接纳承认,让自己选择相对而言轻松的方式或许会好一些。

二、荒原

每个人都要穿过自己的“荒原”,那么荒原是什么呢?

崔斯坦说:“荒原是位于两个世界的中间,你必须穿过它,每个人都要穿过自己的荒原。在这个地方发现你已经死去的真相,然后无可奈何的接受”。荒原里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生物——食腐者、恶鬼,一旦被它们抓到,等它们完事以后,就会成为它们其中的一员——邪恶阴险、举止疯狂。

人性的“荒原”里面,我想亦是如此。当我们面对那些不愿意接受、不愿承认的人事以后,当我们面对正在经历或者将来要经历的低谷时,如果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难以自拔、自伤自怜,对接下来的路途提不起半点兴趣的时候,那么正是消极低落的小人打败了积极正义具有人之心的小人的时候,在潜移默化中我们就慢慢的变成了我们之前憎恨的不想与之为伍的那类人了,最后变得自己不认识自己,以致面目全非。有多少嫉恶如仇的人最后成为嫉恶已深的人。又如出社会后,不断遇到三六九等的朋友,会有多少人被引向歧路的深渊?在人性的“荒原里”,当我们面对各自“荒原”的时候,我们又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当迪伦得知真相后,她说:“哭有什么用呢?”

三、平静的接受

迪伦不愿意登山,心里极度厌恶登山,然而她接下来要走的大部分路程便是攀登一座又一座的高山。正所谓怕什么来什么。

当我们内心厌恶的一个事情摆在我们眼前不得不做的时候,我们内心是极度抵制甚至是害怕的。此时心里越是害怕越是阴郁,加上烦躁不安,稍有不顺心,就越发觉得此事艰难,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显得更加困难无比了。怎么才能做到如此艰难的事?我想大概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这么一件或者两件不愿意去做的事,当我们不得不去做的时候,我们只有调整心态,平静的接受,试着安抚自己,内心鼓励自己,可以的,可以的,慢慢的或许事情就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了。

在崔斯坦的带领下,在他发自内心真诚的帮助下,迪伦慢慢正视了危险,勇敢地面对内心的恐惧,完成了所有看似困难无比的路途,最终到达了终点。然而终点却不是终点。

四、责任与义务

不论在荒原还是在当今社会,总有各种无法挣脱的束缚和法则,但一切还得照旧。

另一个值得钦佩的灵魂说:“我觉得他(崔斯坦)也值得人钦佩,他承担了这份艰苦的工作,周而复始地在荒原上奔波。命运对他如此的安排,这不公平。工作是有报酬的,然而崔斯坦只是在尽义务。”

命运之上有更高的法则、权威和束缚,这一切本就不公平。没有人可以摆脱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五、自己是自己命运的“摆渡人”

崔斯坦说:“你要是一个摆渡人,就不能这样带着成见。每一个灵魂都是独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和过错。”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但是很难做到不带偏见去看待自己对那些有偏见的人事。

我们总是对他人的不足和过错看的一清二楚,甚至喋喋不休,对自己的不足与过错总是找借口理由来搪塞和自我安慰,我们渐渐的迷失在了自我搭建的自己没有问题的完美人设里面。认识自己很难,认识其不足并承认更难。

哪有完美的人?哪有完美的事?生活总会在我们猝不及防的时候给我们一记耳光,让我们能顿时清醒。在面对迷茫的时候,在面对选择的时候,理智和恐惧总像做着一场拉锯战一样折磨着深处难处的人,我始终相信,面对抉择的时候,理智和坚定的信念终会占据上风指引着我们向前迈进。

人生总有一段旅程是靠自己走出来的,只有内心坚定希望,在恐惧心理的煎熬下自我鼓励,漫漫路途中,总有一种意想不到的力量支持着我们一直走下去。

最后迪伦到达终点后发现此终点并不是她想要的终点,于是她遵从了她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正视着一切未知的危险和恐惧后最终打破了成规,选择回到了荒原回到了她之前的世界。当她再一次面对人生抉择的时候,她依旧考虑他人,以己之心虑他人之境,再次选择了回到荒原,到达了她应达到的终点。

我们都应该做自己人生中的“摆渡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