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儿女天山情(第五章22)

2018-05-04 09:17 | 作者:王龙生 | 散文吧首发

(二十二)首次回沪过

1998年1月初,女儿王颖打来电话告诉我们一个喜讯,她于去年12月28日生了个男孩,取名陈倚天,正巧与我这个外公同一天生日。女儿王颖同她母亲也是同一天生日,世上竟有这等巧事。我兴奋得连午睡也不睡了,披衣起来,即兴写诗一首,赶到邮局发电报,表示祝贺。支边进疆工作34年来,我从未回沪过春节。今年决定和莲香一起请假回沪过年探亲。

春运期间车票特别紧张难买,能买到一张卧铺票和一张硬座票就不错了。候车厅里人山人海,我双手拎着沉甸甸的行李,前胸贴着人家的后背,随着人流向检票口缓缓移动。一过关卡,便争先恐后地奔跑起来。好不容易挤上车,一面喘着气,一而像老鹰捉小鸡一样寻找车厢里的座位号,赶快抢占行李架。经过暂而又紧张的忙碌之后,带着一身热汗和疲劳,静静地坐下休息一会,直到车轮转动,才松了一口气。火车吼了几声,轰轰隆隆地奔驰向东。晚上,莲香睡卧铺,我在硬座车厢困倦了就打个盹。白天到卧铺车厢睡上半天。

列车有节奏地震动着,摇晃着。车厢里所有的座席都挤满了人,连过道、洗脸间里也都密密麻麻地挤满了站着的、坐着的、蹲着的、歪躺着的人。沉闷的空气,和脚臭、烟雾、脂粉等乌七八糟的气味混杂在一起,令人头晕欲呕,胸闷难忍。深了,倦意渐渐袭来,一些老人、妇女、小孩钻进座位底下一个挨着一个挤躺在地板上呼呼入睡。一些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毫无睡意,或抽烟喝酒,或打牌下棋,或说笑聊天……我实在太困倦了,就伏在茶几上恍恍惚惚地睡上一会儿。

坐久了,腰酸背痛,腿麻脚肿,毕竟年过半百,体力大不如从前了。想当年,年轻体壮,每次回家探亲,都是坐硬座。夜晚困了,铺几张报纸,往座位底下一躺,便呼呼入睡。白天还帮助列车员扫垃圾,拖地板,从不觉得疲倦和劳累,似乎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好不容易熬过了三天三夜,终于回到了故乡上海。女婿陈志荣来车站接我们回家。女儿、女婿花18万在嘉定区真新新村嘉和坊买了一套二室一厅的商品房,首付8万元,银行贷款10万元,15年还清,每月还贷款800多元。另外,装潢、家电、家具花了4万多元。我们一进女儿家门,放下行李,就直奔客厅去看躺在小床里的小外孙。婴儿长得虎头虎脑,胖乎乎、毛茸茸、红润粉嫩的小脸上有一块不大不小的黑色胎记,逗人喜。我们爱不择手地轮流抱他亲他,逗他笑。莲香掏出3000元红包给小外孙作为见面礼。几天后,二女儿王谦也从北京乘飞机赶回来,一家人终于又团圆了。

我们回来之前,由王颖婆婆和退休回苏州定居的老友王虹带小孩,伺候产妇。我们一回来,她们就走了。带小孩、买菜、做饭、洗尿布、搞卫生的重任,理所当然由我们承担。小外孙每天夜里要换尿布、喂牛奶。我睡在客厅沙发上,小床就放在旁边。有时我睡着了,坐在电脑桌前忙着敲打键盘的女婿就提醒我:“,天天要换尿布、喂牛奶了。” 我惊醒过来,揉揉眼睛,立即起来给小孩换尿布、喂牛奶,哄他睡着后才放心躺在沙发上睡觉。

春节期间,我们看望了双方的老人和弟妹。一晃一个半月探亲假期过去了,报社办公室主任韩建萍打长途电话催我快回去。二女儿王谦回京后竒来4000元,让我们坐飞机回新疆。机票太贵,舍不得,我们还是乘火车回去。回来不久,女儿王颖打电话说,天天已由提前退休的婆婆接回家带,每月付给生活费、辛苦费1000元,相当于我一个月的工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