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与交九

2018-07-23 20:29 | 作者:巨石 | 散文吧首发

入伏与交九

巨石

每到至日,除过吃饺子,大家都记得该交九了。到了至日,就有人误以为入伏了。今年夏至那天,朋友圈就有入伏第一天如何养生的文章。其实,夏至并不是入伏之日。

何时入伏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成了秘密,夏历历法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便是入伏之日。第三个庚日什么意思,这得从天干地支说起。

天干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互配,甲子、乙丑、丙寅、丁亥……经过五次循环才能配完,便产生六十组字。用算数来说,十和十二最小公倍数是六十,这便是六十花甲子。六十年循环一次,无限往复,周而复始,无始无终,年月日时一如既往。六十花甲子记时,虽然不好记忆,却也符合宇宙无始无终的思想。

古代年月日时,都用干子六十记时,每个时间都是两个字,人的生年、生月、生日、生时总共八个字,这就是传说中的生辰八字。

现代日历上能查出干子记年,日月时没有标注干子。如果确实需要知道生辰八字,就得找专业日历查看。

庚属于十天干,庚日与庚日是十天。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大约在二十天与三十天之间的某一天。每年入伏日都在变化,没有固定日子,变化范围大约在七月中旬来回徘徊,今年入伏是七月十七日,由于阴历三年一润,具有不确定性,明年是哪一天,只能查日历了。

交九与入伏为什么不同呢!其实没有什么不同,两个本同一理,只不过计算方法不一样罢了。

冬至太阳到了南回归线之日,太阳传给地球热量减少,地球进入最冷时期,但是能量传递有个逐渐递减过程。大约一个月后,地球北部才进入最冷天。这就是谚语说的“头九暖,二九冬破脸,三九三,冬破砖”。三九二十七天后,大约一个月后才进入最冷季。

同理,太阳到了北回归线,一个月后,能量传递逐渐增加,地球北部进入最热季,这便是入伏之日。

能量传递有个过程,物理学叫热传递。举个例子,冬季点炕时火最大,但炕不会立马就热,炕热大约在一小时之后。

冬至交九还有个秘密,九九满了以后,再过九九八十一天,就可以吃新麦子了。其实也不是秘密,用心一算就知道。冬至距离芒种十一个节气,一月两个节气。十一个节气就是五个半月,一百六十五天左右。两个九九八十一是一百六十二天,差不了几天。还有一句谚语,“冬至十日阳历年”,就是说冬至大约在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左右。节气用阳历时间说,有句谚语:上半年六二一,下半年八二三。所以冬至十日后阳历年。

奇怪的是股票市场价格波动,也遵循二十四节气规律。节气时间点收高点利空,收底点利多。据说股市包涵一切宇宙规律。

由此可见,太阳传递给地球的能量,一个月后才能接收到,为了更细致的划分,又出现了节气,一月两个节气,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就是温度变化的晴表。

据此推断,一年十二个月,地球接受的能量不同,各个月份特点分明。所以老祖宗留给们的夏历十分珍贵,夏历是从夏朝开始使用的。现在叫农历,并不仅仅给农业和农民使用的,对中医养生也十分重要。中医治病有个因时生病因时治疗,就是根据不同月份季度特点,来分析判断病情和治疗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期待传统文化复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