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懈追求创精品

2019-03-20 10:44 | 作者:王龙生 | 散文吧首发

不懈追求创精品

10月下旬,由新疆人民播电台年轻记者刘心惠、赵刚采写,赵建华编辑的录音述评《工人俱乐部这个阵地不能丢》,荣获第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刘心惠,这位199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新闻系的青年女记者,看上去文静娴雅,却在短的7年多时间里,仅自治区级新闻奖二等奖以上就有近20个。她采写的录音述评《新疆西瓜为什么名落孙山》、录音新闻《丝路古道新商贾》、《葡葡沟走出农民经纪人》、《热比亚和她的“新工程”》连续4年被评为中国广播奖二等奖。

刘心惠走出校门,就被分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她说自己很幸运,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不愁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好新闻是脚板底下跑出来的。为了多写稿,写好稿,她习惯跑农村,下基层,像一只勤劳的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只要一发现新闻线索,她就深入采访,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直到圆满完稿、自己满意为止。

1991年8月,刘心惠在一次农业厅召开的国营农场会议上,听到自治区领导的一句插话:“刚接到电话,农业部首届西瓜评比会上,新疆选送的西瓜没评上。”小刘听后心里一震:新疆是瓜果之乡,为什么会在全国评优中榜上无名呢?这个疑问缠绕着她,促使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地跑。有关部门的回答不是“不大清楚”,就是“不要报道”。小刘吃了几次“闭门羹”,并不气馁。她下决心一定要顺藤摸瓜,找出深层次的原因。

她锲而不舍,紧追不放,一次又一次地登门拜访,找有关人员虚心请教,终于感动了“上帝”,向她透露了“真情”。采访完回到家里,已是深。她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连续整理录音素材,赶写述评。第二天,录音述评《新疆西瓜为什么名落孙山》在电台新闻节目里独家播出,引起了强烈反响。 l

1993年上半年,刘心惠曾多次前往乌鲁木齐五等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和工商部门了解维吾尔族农民当经纪人的情况,结果都不理想。有一次,碰到—位来自吐鲁番的熟人,她又打听农民经纪人的事,发现了新线索。于是,她主动要求到吐鲁番去采访。十多天里,她走村串户,足迹遍布许多乡村的葡萄沟、农民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录音新闻《葡萄沟走出农民经纪人》构思成功,终于播出。一个个从葡萄沟里走出来的维吾尔农民经纪人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听众面前。

纵观刘心惠的获奖作品,大都是带有广播特点的录音述评和录音新闻。为了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现场感,小刘尽量在稿件中多采用被采访者的生动的讲话录音,但并不是纯客观记录。在对采访对象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取舍中,在对采访内容看似博杂实则巧妙的剪裁中,在对稿件总体看似任其自然实则别具匠心的布局中,显示出记者热生活的钟情,探究现实的勇气,独立思考的见解和不懈追求的精品意识。

1997年11月

分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