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与缺德

2017-04-01 06:41 | 作者:王龙生 | 散文吧首发

公德与缺德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则小品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位乘客在公共汽车上随地吐痰,另一位乘客立即批评指责:“你怎么不讲卫生,随地吐痰,真缺德!”那人不以为然,反唇相讥:“多管闲事!”两人为此争吵起来。售票员李素丽卖完票后随身掏出手纸,蹲下擦去痰迹,随后向乘客宣传维护公共卫生人人有责的道理。她的言行举动使那位乘客无地自容,内疚万分,下车时诚恳地向李素丽承认错误。

这件事给我印象极深,久久不忘。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要求全社会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旗帜,人人自觉遵守、维护社会公德。什么叫公德?我认为,公德的根本是重视他人的存在。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更舒适,关心公益,遵守秩序,履行义务,不妨碍、影响别人,这就是公德。一个国家国民的教育程度,最容易从人们在公共场所的行为和举止表现出来。每一个有教养的中国人,应当重视你在公共场所的举动,自觉履行道德义务。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看到这样一些不文明的缺德现象:一口浓痰吐在整洁的街道上;一些人走在大街上嗑瓜子、扔果皮、丢废纸;在“禁止吸烟”的候车厅、电影院、车厢里,烟雾弥漫,烟蒂满地,呛得周围的人咳嗽不止;在肃静的办公室、阅览室里大声喧哗、聊天、唱歌;在墙头院角随地大小便;翻围墙、越栏杆、抄近道;一盆脏水从门口泼出,将路上行人淋得全身湿透;一个空酒瓶从天而降,将楼下路人砸得头破血流,生命垂危……这不文明的缺德现象最初都是微不足道,由于相习成风,最后便不可收拾了。

美好的环境和良好的风气可以培养我们的公德。比如在整洁的宾馆里,有随地吐痰恶习的人也不会张口把一口粘痰唾在光洁如洗的地面上。相反,混乱肮脏的环境和不好的风气败坏人们的公德。好的招致好的,坏的传染坏的,善的感染善的,恶的刺激恶的,世上万事皆同此理。

维护公德是和每一位公民息息相关的大事,每个人都应争当遵守公德的模范,维护公德的卫士,象李素丽那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一个整洁美好的环境和文明礼貌的风气。

当然,对于那些恶习难改的缺德者,除了批评教育外,还得给予严厉的经济制裁和惩罚,而且要让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缺德行为的必然结果。

1996年12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