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清水面

2020-03-08 16:22 | 作者:博一多 | 散文吧首发

清早,我给儿子温了一杯牛奶,端上自己做的电饭煲面包,一起送了过去。而后,再给自己下了一碗清水面。

这是一碗只有面条和面汤的清水面,没有盐,没有油,没有其他任何调料。

感冒了吗?不是。

佐料放完了?不是。

节约吗?不是。

我身体挺好,也挺勤快,也懂得品味。牛肉面、肥肠面、酸菜肉丝面前、兰州拉面、

豌杂面、鸡蛋面……我都喜欢吃的,尽管外面小吃挺贵的。所以,不存在差那么一点点油盐酱醋钱的。

爸,你吃面条?怎么白白的?”儿子突然发现了。

“哦,爸爸口味没有,不想放佐料。你自己赶紧吃。”我望了他一眼,敷衍了一句,端着碗,走到阳台看着天际,细细地吃着。

碗里淡淡的,口里淡淡的,心里突然间酸酸的,脑海里又想起了那段故事……

也是在手机里这么玩着,翻看着盆友圈,发现一位要好的盆友在她的圈里发了一碗面的图片,我好奇地停下来,看了看那里的一行字:没油,就没有,没有胜更有。几个意思?难不成“此时无声胜有声”?

我回了话过去:哟,咋的没油钱了?

一会儿,她回过话来:我吃面,都不放油。

“身体不好?脂肪肝?头晕?”当然我挺着急地问她,因为她是非常好的人。

“挺好的,这都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不必担心。……”她似乎有些哽咽,想必想起了伤心的事,没再继续发过来。

后来我才明白,为什么妈妈炒的回锅肉最好吃了,为什么稀饭很好喝,为什么滴水有恩,因为这里有故事,有故事就有味道,只有自己懂的那种味道,容不得其他再添加的味道。

当时我听了她的那段时光,我才终于明白为什么那已是一种习惯,一种令人尊敬的习惯。

那是她刚生下来不到半岁的时候,在她的老家,奶奶就把妈妈爸爸和她从大家族里撵出来了,让他们住在一间不到二十平米的偏房里,仅仅丢给她们一件黑黑的被子而已。因为她的爸爸妈妈生了一个丫头!因为她妈妈多说了一句:给娃儿再添点饭嘛?只差跪下来乞求公公婆婆了,但这一言带给他们几乎灭顶的大难!!!!难道就看得下去那小小婴儿饥饿的啼哭吗?爷爷和奶奶当然看不下去,大骂这丫头吵死人了!!!!“给我滚出去!!!”

这一“滚”,就再也没得到家族里任何人的帮助,一丝怜悯!

破口房间,三面土墙破陋不堪,众多的裂缝呼呼地吹着寒风,屋顶的瓦片透下冰凉的月光,没米,没锅,没柴,没钱,没床,没……几乎一无所有!!!怎么叫人过年?怎么让人活????

妈妈哭了,爸爸蒙了,她睡了。爸爸用被子抱着妈妈,妈妈抱着她,卷缩在房间的一个角落等过了一个最漫长的……

第二天,妈妈抱着她四处借吃的,爸爸就上山弄柴,大点的拿回来架床,小的做柴火,三块石头搭成灶……家,从此开始了。

了,爸爸很早出去找活干,妈妈还得背着她给爷爷奶奶种地砍柴,不然那唯一的遮风挡的地儿也得腾出来。那些时候,她说,妈妈躲在爸爸背后不知道哭了多少回,也不知道想死了多少回。

生活,艰难困苦,只有吃过的人才懂,因为泪不会说谎。

后来的日子,爸爸依然在外面挣钱,妈妈忙着家里的农活,那难忘的童年里,记忆最深的,她说,就是她上小学的第一天早晨,妈妈给她下了一碗面,面里添了点油!那是第一次面里吃到油!她知道,不是妈妈舍不得,是因为家里太……那一天妈妈给她开小灶了!爸爸都没有的待遇!

接下来的日子,她同以往一样,三餐稀饭,或者两顿稀饭……渐渐地也就习惯了。直到她读上了初中(那个年代,初中是要考试录取的。),她才真正吃到了一碗有滋有味的面,那是一碗万县面,一碗同学请吃的面!

……

从此,不论她走到哪里,面不放油;不论现在腰缠万贯,面依然不放油;不论同学聚会,或是走亲访友,面里不放油。

可贵吧?有多少人总会忘记那些苦难的日子,大吃大喝,铺张浪费,胭脂水粉;也有多少人总是钱多任性,走到哪里就“扬眉吐势”,张扬跋扈,为所欲为……其实,老实说,她不比你缺钱,不比你少美,也不比你差横,但就是低调,更时不时赞助贫困娃娃,敬着父母而不离不弃……

她,吃面不加油。我深深地感触了我的过去,原来我也几乎忘掉了从前,差一点忘掉了母亲对我的,差一点忘却了酸菜下稀饭的快乐。慢慢地,我也习惯了下面不加油不加盐。

懂了么,酒肉有味肠穿过,岁月有情知足多。收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