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囤

2017-04-17 13:38 | 作者:庭院深深 | 散文吧首发

对老家的记忆,首先要数稻囤了。每到收获的季节,就看谁家的稻囤又大又高,对大人来说,它象征着一年的生活,对小孩来说,似乎只是比比高矮。离开小村庄多年了,故乡,很多的老物件渐次淡忘,可对稻囤却藏着根深的眷恋。

稻囤圈一般用芦苇编织而成,也有篾编的。江北这里的土话称稻囤为“稻绳”;稻囤是用来装粮食的,家乡的人们也泛指它为粮仓。

其实,我对于稻囤的亲切感,来缘于父亲母亲结姻缘一个典故。据说,当年媒人带着母亲的娘家人来“瞧家”,父亲与爷爷把家里稻囤的底铺垫了许多稻糠,稻囤堆砌得很高,显示家里的余粮很多。庄稼人都是以粮为本,结局是,外公就放心地把自己珍贵的女儿嫁过来了。不多久,稻囤就露底了!我不知道父亲怎么收场那场善意的骗局。以后的岁月里,母亲时常拿稻囤里铺稻糠的事打趣父亲,而父亲每次都呵呵傻笑糊弄过去,有关稻囤的故事成了二老今世唯一有趣的情话。

我家的稻囤安置在父母的卧室里,邻人家也多数如此。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一家人的粮食,是需要主人好好看护的。儿时,我只要一推开父母的房门,第一眼就看见它,日子久了,它像家人一样印在我的脑海里,只是这个家人从来不说话,不过它有宽广的肚子,里面收着粒粒饱满的黄灿灿稻谷。

圈稻囤可是个技术活,每年村里都有一两家叔伯圈稻囤,圈到半路上给圈塌方,稻谷淌了满地都是,常常被邻里当做笑话 。我父亲是圈稻囤的好把式,他每年圈的稻囤都得到邻居们的称赞。他首先把稻囤下面圈的小点,底下当然还得铺一层稻糠,当然这个稻糠是用来防潮气的。然后把运回的干稻谷,一稻筐一稻筐往里倒,等满了一个圈,父亲得站在稻堆里把稻囤理直,再转一圈稻囤圈埋好“地基”。就这样一圈又一圈,逐层加,一个下午时间,一个高大的黄灿灿、结实、美观的稻囤就圈好了。这个时候全身汗湿的父亲,会坐在高高的稻囤上,休息片刻,脸上堆满笑容。晚来临,干了一天活的父母,闻着新稻香入睡了,那晚的更塌实香甜吧。

还记得,母亲喜欢把用过的针插在稻囤上,用的时候,抬手就拿下来。秋天从树上摘下的柿子,母亲也会把它们埋在稻囤里,等过些日子,拿出来,柿子就熟了,甜了,吃起来还有稻谷的香味。有时候,鸡们会偷溜进房间,跳到稻囤里吃稻谷,有个别母鸡甚至直接在稻囤里做窝生蛋,蛋生好了,咯咯蛋,咯咯蛋地叫着,母亲听到就慌忙进去赶鸡出来。当然,家里的孩子,谁犯个错,就被父亲罚到稻囤下站着,这个时候,稻囤会变成气筒,被我们兄妹几个任意踢打,稻囤总是敦厚着承受着一切。

往年,每到中秋节,离我们村很远的西山,会举办舞龙灯会。在天气晴好的夜晚,站在村尾向西山遥看,可清晰看见长长的龙灯,在舞动着,很是活灵活现。看龙灯时,小小的心竟联想着,我们村每家的稻囤圈多像一条盘龙,你看它周身橙黄,盘旋着,年年岁岁守护着乡间人家安稳日子。

小时候,我还观察过邻居家新圈的稻囤,只见高矮不一;有的高稻囤圈得高细高细的,式样歪斜着;有的叔伯家稻囤是矮的,高度只齐大人的半腰身,这样的人家,一到天,稻囤就会不见了,只剩稻囤圈无力地蜷在屋子的角落里。那个年代的乡村,谁家日子过得好不好,一看稻囤大小,就一目了然,稻囤相当于一个家庭的存折。好在那些日子已走远,现在住在乡村人家的日子过得可滋润了,他们的财富,再不能用一个稻囤来评估。

父亲年纪大了,虽住在乡村,早已不再种地。我每次回老家,推开父亲的卧室门,再也看不见当年高大的稻囤了,房间空阔许多,心失落落的,似不见了一位亲人。

岁月怱怱,一转眼,我的小村庄,许多人家已没有稻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