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画文学收藏

2017-04-26 11:49 | 作者:一次就好! | 散文吧首发

自古以来,国人就有收藏字画的雅好。现今的收藏者,一部分人为了欣赏,一部分人在欣赏的同时是为了投资。既然是投资,就需要精通业务,掌握技巧。书画投资取得利润,打的是时间差。买的准,卖的好,才能获得丰厚的利润。

收藏有机会 莫要失良机

俗话说,早知三年事,富贵万万年。其实,书画收藏的最好时机往往是多数人还不在意的时候。建国初,齐白石一幅小画也就几元钱,最高几十元钱。而当时一些二流(后来成为一流)画家的作品,大多没有销路,每逢过年过节,荣宝斋为照顾这些画家,买他们一些画,每幅大约一两元人民币。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黄胄、叶浅予、蒋兆和、关山月等名家的作品,每幅画也就50元左右。我七十年代在山西大学上学时,艺术系上课用的范画,都是五六十年代收购的。到了八十年代初,我在荣宝斋看到一些很成熟、很有名的画家的小品,也只30元一幅。大约在1980年前后,荣宝斋展出长安画派大画家石鲁几十幅作品,每幅售价仅几十元,当时被一位美国女收藏家全部买走。这位女士后来奇货可居,虽有多家大拍卖公司登门洽谈,她却一直不肯出手,后来她大赚了一笔,当然对石鲁的画价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自己曾经亲自见证了一位老艺术家作品价格变迁的过程。1996年,我和山西一家著名企业的驻京办接触较多,北京美术界一位老前辈董先生对我讲,已故著名老教授、油画家卫天霖先生的家属欲出售一批卫先生油画作品,每幅作品要价三四万元。卫先生早年曾留学日本,他的油画作品吸收了印象派的表现手法,在文革前的画坛独树一帜。《美术》杂志曾经专门刊登文章介绍卫先生及其作品。1996年前后,卫先生学生辈的油画售价已一二十万元,国外售价甚至更高。我认为以中国油画当时的价位来看,卫先生的作品肯定还有巨大的升值空间。因卫先生的家乡正好和山西这家名牌企业在一个县,我便与这家企业的驻京办负责人谈了此事,可惜后来没有了消息。这是一件遗憾的事,但对于卫先生家属来说应是一件好事。如今再想收藏卫先生作品,恐怕几十万以至于一二百万元也不容易搞到。

改革开放后,北京前门布巷子里的北京拍卖行率先举办了“92中国国际艺术品拍卖会”,打响了我国艺术品拍卖第一枪。之后,拍卖公司如后春笋般出现,艺术品拍卖活动可谓繁荣。而这些年来,我本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1998年荣宝斋举办的书画大拍卖。当时荣宝斋店里楼上楼下挂满了琳琅满目、美轮美奂的古今书画名作,让我大开眼界。这次预展作品数量多,质量好,明清时代以至更早的名家、现当代大画家的作品几乎全有。这些画都是荣宝斋自建国后几十年来的收藏,在荣宝斋的家底中占有相当比重且全是真迹。郑板的一幅发表过多次的竹子,面积约一平米,底价仅60万元!齐白石、徐悲鸿约三、四平尺的小品,每幅底价仅10万元左右,可惜我当时囊中羞涩啊。这仅仅是十几年前的事情,那是多好的机会啊。如今再到拍卖会找这样多的好画,已经很不现实了。

那个时期,我以为对于收藏家来说,应该多关注黄胄先生的作品,黄胄是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的国画家,他的品质、他的才华以及他的作品所达到的笔墨高度和生活气息,都是同时代画家中罕见的。九十年代后期,黄先生为了筹建炎黄艺术馆,一幅四尺整张的作品,笔润优惠才收6万元,而且收藏者可以到他的府上去取画。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以为收藏的机遇任何时期都会有,即便是现在,对艺术品收藏来说,机会还是有的,如果你能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你便可能抓住机遇,有所收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