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

2011-05-14 19:32 | 作者:涵予 | 散文吧首发

她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我在相隔万里的中国,我们是朋友。30多年了,彼此始终牵挂着,或一封书信,或一个电话,或一个电子邮件架起了我们心与心相通的梁,距离没有阻断友谊时间没有淡化真情。

(一)遇见了她

那是上世纪的70年代,我师范毕业被分配在一个小镇的一所小学。小学校有7个老师,2个公办,5个民办。公办老师由国家发工资,民办老师挣的是工分,国家发很少的补贴。待遇虽然不高,但是他们很勤奋,很敬业。民办老师中,有一个年龄最小的女教师,第一次见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当时她只有17岁,长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眉毛细长,脸庞俊秀,话语不多,纯洁文静,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书卷气。

后来我知道,她高中毕业,在校时学习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是全校出了名的优秀生,当地有名的才女。因为当时文化大革命还没结束,高校还没恢复招生,要是现在以她的成绩考个清华北大也不一定。村里小学缺少老师,推荐她当民办老师是村民们众望所归,看来那时候的村民已经懂得充分利用优秀的人力资源了。

小小年纪就为人师,这在一般人看来也太年轻了,但是她做起事来脚踏实地,很认真很细心,完全胜任交给她的教学工作并干的有声有色,还担任一、二年级得班主任。她是我的同事,很快我们也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那时候农村的学校条件很差。对一个刚刚毕业也不过20多岁的我来说,用现在的话说还是个女孩,确实面临着很多困难。一个人住在学校,晚上老师们备完课都回家了,漆黑寂静的学校里就剩我一个人,害怕、恐惧,再加天的寒冷,简直让人崩溃。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她卷起铺盖来到我的宿舍。说是宿舍其实就是两间烂教室,中间用高粱秸秆扎起了一道隔墙,里面一间就当宿舍了,冬天寒冷的北风从窗户里刮进来,冻得我们蜷缩在一起。后来我感冒了,是她陪伴在我身边,看病、打针、买药,她跑前跑后。再后来她干脆把我搬到她家的热炕头上去了。就这样那个冬天热炕头温暖着我的身也温暖了我的心。

那时候我们都属于热血青年,教学之余,我们经常读一些励志的文章,《中国青年报》每期必读,还经常读一些《青年漫谈》之类的书。初晚我们经常坐在离她家不远的一个池塘边,阵阵微风吹过,吹开了我们的思绪,也打开了我们的心扉。我们谈理想,谈未来,谈人生·····她是那么聪明过人、那么知性,那么与众不同,在农村小学当一辈子民办老师,是属于她的人生吗。我呢,说实话,每天想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我能做到一辈子呆在这个小学校吗。我们思考着,寻觅着。说真的,人不论在什么环境下,不能没有目标,不能没有想。做梦的年纪,爱做梦的人,彼此心中发出深沉的共鸣。

1978年,中国回复高考的第一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雷达干扰专业。这样高端的国防科技专业,当时考上的不多,女生学习这个专业的更是少之又少了。我也调离了那所小学。

她在大学读书期间,我们经常书信联系。她还从大学的图书馆里借书邮给我,看完我再给邮过去。80年代初,我结婚了,她从不多的生活费中省出钱来给我买了礼物。她虽然比我小,但事事处处想着我,相比之下,我对她的帮助真是无不足道。

(二)她出国了

大学毕业后又考上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她和他同样优秀的同班同学结婚了。丈夫是一个淳朴的陕北小伙子,人长得帅,性格好,素质高,他们很幸福。80年代中期,她丈夫公派去了加拿大,随之她也去了加拿大。之后我的工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市商业技校任教几年后,被调到市委某部门工作。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工作,要加强学习,再加孩子小,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很大,我们一度失去了联系。但是,我从来没有忘记过她,时常想起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想起她发奋学习的样子,想起她那智慧的眼睛,想起她那含蓄而带有几分矜持的笑容。

好多次我打听她的消息,有一天一个老乡告诉了我她的情况以及她的电话和联系地址。我迫不及待地跑到邮局给她挂了国际长途。90年代办公室还没有电脑,电话也只能限于本市不允许打私人长途。电话通了,“澜英姐吗”多么熟悉多么亲切的声音啊,“终于又听到你的声音了,你好吗”,我有点激动,扯着嗓子在说。听得出她也很激动。一个星期后她给我来了一份厚厚的书信,讲述了她和全家的情况以及表达了对我的思念之情。

她是一个学习能力极强的人,为了适应国外的工作,她又读了一个与原来专业完全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在一家银行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她的丈夫也在一家大机构工作,为了业务经常回国,有两个儿子,一家四口过着中产阶级的生活。她的两个儿子遗传了他们两个的优秀基因,智商超人,大儿子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小儿子就读于加拿大的一个天才学校。

(三)再次相见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再次相见已经是新世纪的2007年,她回国看家,我们终于又见面了。

那是五月的一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我的心情也像这五月的天气一样。我去大门口迎接,远远的就认出了她,30多年没见,我们依然如故,一个拥抱,相互的问候,如花开般自然,如晨露接纳朝阳般磊落,这是心灵的默契。因为这么多年,我们内心彼此都留有一片天空,不用多说,也不需要繁文缛节,即使默默相对也会息息相通,既是一个简单的问候也会带来心的一笑。

年轻的岁月里我们相遇相知,只是再次相聚,我们已不在年轻。人到中年,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孩子还在读书,肩负着生活的重担和工作的压力,人显得有点瘦弱,但是不变的还是那样的聪慧、善良、热情,在她身上看不到半点庸俗和市侩。

相聚的时刻大家都很愉快。她的丈夫和孩子我是第一次见,但我们彼此都感到那么亲切,那么自然。她的小儿子叫安迪,那年8、9岁的样子,一双圆圆的大眼睛,虎头虎脑的,十分可爱,英语讲得很流畅,但汉语却说不流利,天生聪明,又爱读书,是多伦多市一个天才学校的三年级学生。

回忆着过去,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有梦的年龄。为了梦想的实现,我们天各一方努力奋斗了几十年,面对现实,我们无怨无悔。虽然我们已经不再年轻,但是,我们还有梦,有梦的人永远不老。

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他们看望了双方父母,看望亲戚朋友,很快要回去了。相聚虽暂,但并不遗憾,因为友情永恒的。

(四)永远是朋友

回到加拿大继续她的工作和生活,国内的我不再为工作奔忙,休闲的生活平静如水。两个国度,两种生活状态,但是友谊的延续跨越时空使我们没有距离,

我们不再用书信联系,每天打开电脑,第一件事看电子邮件。关心的话吗,牵挂的话,问候的话,祝福的话,学习的体会,思想的火花,各地风光,世界美景,健身的,饮食的、哲学的,宗教的·····想到的,见到的,经历过的浓缩在邮件里,你发过来,我发过去,不停的发,不停地看,包含着真情,凝聚着智慧,像绵绵清风沁入灵魂,像缕缕芳香让人品味,像永不枯竭的源泉缓缓流淌。

小镇上的那个小学校,学校里那个年龄最小的女老师,梦开始的那个小河塘······是昨天,仿佛又是今天,铭刻在记忆里,伴我到永远。

评论

  • :好难得的一份友谊啊,值得珍惜!
    回复2011-06-18 09:06
  • 荷塘月色:赞!在那个梦开始的地方,凝结了纯真的友谊,开出了一朵芬芳的友谊之花,那是一朵心香,在红尘中,清芳流转,永开不败!写得真感人!好文啊,歌颂我们人间的纯真友谊!
    回复2011-07-16 12:42
  • 荷塘月色:赞!在那个梦开始的地方,凝结了纯真的友谊,开出了一朵芬芳的友谊之花,那是一朵心香,在红尘中,清芳流转,永开不败!写得真感人!好文啊,歌颂我们人间的纯真友谊!收藏了。
    回复2011-07-16 12:42
  • 涵予:回复@荷塘月色:凭我的感觉,月色是一个我文采飞扬,优雅大气的优秀美女,我们也已经是朋友,也让我们的友谊清芳流转,永开不败。
    回复2011-07-16 13:22
  • 涵予:凭我的感觉,月色是一个文采飞扬,优雅大气的优秀美女,我们也已经是朋友,也让我们的友谊清芳流转,永开不败。 07-16 13:22
    回复2011-07-16 13:24
  • 荷塘月色:回复@涵予:非常感谢涵予朋友的厚爱,是的,也让我们的友谊清芳流转,永开不败!谢谢您!
    回复2011-07-16 13:49
  • 一滴水:钱可以缺,朋友不能没有。一粒砂子看世界,看得出笔者善交好为。赞!
    回复2011-07-17 15:10
  • 涵予:谢谢一滴水朋友的来访。
    回复2011-07-17 16:18
  • 婉馨流苏:这份友谊跨越了30多年,很难得。羡慕
    回复2011-07-18 20:36
  • 涵予:回复@婉馨流苏:谢谢婉馨流苏 的来访,祝夏安!
    回复2011-07-24 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