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咏叹调

2011-05-07 21:54 | 作者:旭昀 | 散文吧首发

有人说,从西安城中心的钟楼向东南西北各走20公里,还在西安城里。可从兰州城中心的中央广场向东南西北各走5里路,就已经到城郊、到乡下了。

此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不是没有道理。不说西安,就说兰州。早先城周九里三的兰州城,出了城门就是农村。如今城墙早已拆除了,城市面积大增,可有些地方却还是老样子,虽然距市中心近在咫尺,可它就属于郊区,属于乡下,这就是被人们称为“城乡结合部”的地方。

10多年来,我每日上班的必经之地,就有一处这样的城乡结合部。

说这里离城远吗?不,近在咫尺,到市区最繁华的西关十字距离不到两公里,步行半个多小时,车行10分钟。站在此地稍高处,向北望去,白塔山白塔历历在目,高层建筑楼顶尽在眼中。那说这里离城近吗?给人的感觉似乎很远。道路狭窄且杂乱无章,路边的废品回收站(实际就是垃圾回收点)一家挨一家。路上飞驰而过扬起一路尘土的大多是发动机震耳欲聋的“三马子”。一条已经基本干涸了的小河两岸,老百姓自建的小楼高低错落的矗立在一片片被逐渐蚕食的果园中,一块块曾经生机勃勃的菜地中。

正因为“城乡结合部”是乡下,因而就纳入不了政府城市建设的规划之中。我始终想不通,这些年来,兰州南北两山的很多沟、坪地方,都已被纳入了开发行列,并已面貌大变。可就是这条长达20公里的沟引不起政府的重视,得不到正规的开发。兰州地形狭仄,政府已决定在远离市区的秦王川建新城区,可和市区紧紧相连的地方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政府不重视,老百姓就要赶潮流,就要努力地向城里人看齐。这不,一座座高层住宅楼已在这里拔地而起,而更多的是老百姓自建的小楼。一座座造型别致的精致小楼掩映在绿树丛中,周围是潺潺流水,一派田园风光。

正因为这里是城乡结合部,是急剧变革中仅存的城边上的乡下,所以它就保留了许多“乡下”应有的风景。这里最美的季节是、秋三季。初春季节,整个河谷梨花盛开,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真让人有“疑是经未消”之惑了,只是这梨园的面积一年比一年缩小了。初夏,菜农种的各种时鲜蔬菜陆续成熟,这时,就有挑着菜担或自行车上载着各种蔬菜的小贩到这里来卖菜了。刚从菜地里采摘的新鲜的茄子、辣椒、豇豆、萝卜、油菜、芹菜等,不但是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而且价格也比市场上便宜很多。来买菜的大妈小媳妇们,提着精心挑选的各种蔬菜高高兴兴地满意回家,卖菜的小贩蘸着唾沫数着手中的钞票,一脸灿烂地满载而归。

到了秋季“中秋节”前后,果园里的各种鲜果就陆续成熟了。先是个大味美的水蜜桃,白粉桃,咬一口满口流蜜。接着就是各种梨果纷纷登场,软儿梨、冬果、长把梨、巴梨、苏木梨、吊胆梨,品种繁多,琳琅满目,让人垂涎欲滴。特别是这里出产的个大皮薄的冬果梨,只有拇指大小的袖珍梨种吊胆梨,更是梨中的珍品。这时,你如果有幸来到这里,肯定会看到一幅让你赏心悦目的“丰收乐”图画,你就会品尝到各种梨果,让你大饱口福。当树上的果实都收摘后,在一秋风中,整个梨园就又换成了另一幅精美绝伦的图画,整个河谷就成了红叶的海洋,犹如一个巨人从天上泼下了一桶红色的颜料,涂遍了整个果园。

这里是供老年人散步的绝好去处。市内的街道是车流的漩涡,公园是人流的海洋,而这城市边上的乡下就没有了恼人的喧嚣,多了几分宜人的静谧。春天的清晨,乍暖还寒,草叶透着露珠,徜徉在如雪的梨花丛中,让人心旷神怡。夏日的傍晚,果园里的小道上凉风习习,凉意阵阵,使人心底荡凉流爽,怡然自得。秋日的黄昏,这里瓜果溢香,色彩斑斓;农家楼院里,劳作了一天的主人惬意地躺在躺椅上,闭目欣赏着秦腔。恍惚间就像进入了世外桃源。冬日,尽管寒风刺骨抑或雪花飘洒,但穿着轻巧的羽绒装,在这里悠然漫步,寒冷中周身充满热量,也别有一番情趣。

随着城市建设的进一步扩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这块保留到最后的城中村,终究会有一天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消失,融入到真正的城市大家庭中去。到那时,“城乡结合部”这种畸形的地域形态就会永远淡出人们的视线和记忆。

2011年1月9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