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看柳

2011-04-21 09:20 | 作者:山野听风 | 散文吧首发

来,我常沿龙山河走走,不为别的,只为看柳。

龙山河自东部山区而来,顽皮地在城内撒几个欢儿,拐几道弯,撒下一路欢声笑语,悠悠然向西流去。祖祖辈辈都说水很喜欢与柳为邻,今人也就循规蹈矩地在河的两岸遍植了柳树,别说,有了柳的装扮,小河的确显得生机勃勃、神采奕奕。正因如此,河边成了城里人踏青赏柳的绝好去处。不过,今年春的步履似乎蹒跚了些,惹的柳多睡了好多天。但她经不住东风的唠唠叨叨,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先是露出豆粒大的鹅黄,渐渐地鹅黄开始变深、变绿了。换了新装的柳倒映在河面上,河水也染满了绿色。于是,龙山河成了一条流淌翡翠的河。

每每沿河看柳,我总感慨万分。它虽没有青松的傲然挺立,也没有白杨的刚正不屈,但她的苍劲,它的柔美,它的多情,总给人以无穷的遐思。古人似乎比今人更喜欢柳。你看,《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近我来思,霏霏”的诗句。东晋的陶渊明在自家门前种了五棵柳树,与柳树朝夕相伴,自号“五柳先生”。据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沿河遍植柳树,并以本姓赐之,称“杨柳”。明末清初的蒲松龄,其家乡有一线泉,他在泉边栽上柳树,并设茶采风,自称“柳泉居士”……。本人也喜欢柳,当然没有古人“灞折枝”的情,也没有“高柳鸣蝉”的志,独为柳的绿,柳的雅。

龙山河的柳,一树一态,千奇百怪。有的斜肩弓背、俯身探水,有的腹内中空、老干新枝……。但不论什么形态,他们都在风霜雪雨中练就了钢筋铁骨,平添了沧桑的美,不屈的美。

诚然,最让人心动,让人疼、让人痴迷的还是柳的枝条。

你看,在微醺的和风里,枝条渐渐地脱去了冬日里的褐色衣裳,稍上微微浸出羞赧的绿意,娇怯怯,软绵绵,象美人迤逦垂委的发。等梳妆打扮完毕,打眼一望,玉树琼花,流光溢彩,宛如一个婀娜多姿的青春少女,尽显温妩媚与娇柔。顺河望去,株株相依相偎,绿荫连绵不断,于是,河的两岸又成为一道珠帘丝垂的绿色画廊。

柳的魅力,素为历代文人墨客赞赏与推崇,咏柳的诗词俯及即拾。流传最广的当属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剪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把春风比作剪刀,信手拈来裁剪出满树琼绿,真乃匠心独用,也把喜柳爱柳的神情刻画的惟妙惟肖。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这真像描述龙山河两岸的柳似的,难道诗人到过肥城?

沿河看柳,望着一抹轻绿出河间,你或许没有诗人的文采,但不能少了诗人的心境。漫步河边,移步换景,不悦与烦忧会如柳絮般随风飘逝。可以怡然自得地看老翁独钓,也可以听平心静气听新燕呢喃。一阵风儿吹来,柳丝拂过我的发际,陡然想起自己孩提的岁月。那时,每当柳吐新绿的时候母亲总是哼唱那经年不变的童谣:柳条青柳条弯,柳条垂在小河边。折支柳条做柳哨,吹支小曲唱春天。我当然不懂什么意思,只是跟着学、跟着唱。最感兴趣的莫过于脱去厚厚的棉袄、棉裤,换上一身单衣,和小火伴们一起在山村的小河边、麦田旁、柳树下嬉戏玩耍。久演不衰的节目是打鬼子、捉汉奸。像电影里一样,头戴柳条编成的伪装帽,腰挎木头枪,嘴吹柳哨,冲啊,杀啊,打打闹闹,其乐无穷。如今既过不惑之年,童年的欢乐时光,早已尘封在记忆的长河里,只能望着龙山河感叹“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啦。

沿河看柳,走累了,可坐在柳荫下的石凳上小憩,漫无目的地欣赏一下周边的风景。河面上,几只小野鸭从还没泛绿的芦苇丛中探出脑袋,左顾右盼,见没动静便大胆地游将出来,时而钻入水中,时而扇动翅膀掠过水面,划破满河倒影;透过瀑布般的柳丝,隐约可见龙山含黛,塔影绰绰。山坡上几簇或红或白的花丛,似雾像霞,想必是欲与柳争宠的的杏花吧;草坪内,迎春柳已是黄花满枝头,桃树也不甘落后,竭力地膨大花蕾,含苞欲放。不知啥名的小草从土里冒出嫩嫩的芽,似乎也想抢得春的一席之地;柳丛中,时隐时现的是恋人的倩影,和着春的节拍,感受着“少男多情,少女怀春”的幸福与甜蜜;不经意间,柳的上空翻飞着几只新艳的蝴蝶,转身来寻,原来是几个孩童在喷泉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扯风筝边跑边笑,一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神情,让人不由想起清代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诗篇。

赏柳的最佳地,莫过于桃都湿地公园。她位于龙山河与康王河的交汇处。河汊众多,水面宽阔。叠石堆砌的河岸,起起伏伏,弯弯曲曲,尽显古朴与自然。岛与岛之间由石拱桥、九曲桥等不同形状的桥相连,石板小径弯弯曲曲通往密林深处,红男绿女们撑着竹筏在湖面上慢慢游移,荷塘里的睡莲还沉迷在甜蜜的中,瑶池中的金鱼却已十分活跃,仿佛迎接新春的到来……。当然,湿地公园的主角还是柳,她的足迹遍布公园的角角落落,浓浓的绿色给公园的春天添上了亮丽的一笔。

时机当然是春雨濛濛时。此时此刻,擎一把纸伞,伫立在康王河大桥,凭栏望,雨丝飘飘洒洒,柳丝随风摇曳,耳边顿时响起沙沙、沙沙的天籁之音,像少女轻抚琴弦,又像春蚕吞食桑叶。水面上珍珠飞溅,紫燕翻飞,曲拱桥游龙般腾空云雾之中,亭台楼阁如海市蜃楼,若隐若现,林中小径偶尔走过打着红纸伞赏雨的情侣……。著名诗人戴望舒在江南霏雨中吟唱的《雨巷》,那么柔肠、凄婉,我想,如果来到桃都的湿地公园,当是另一种情怀吧。当然,这个时候,如果寻一处茶社,或一座酒肆,边赏茗品酒,边推窗远眺,看雨润细柳,听风吹翠竹,哪淙淙的音,哪咚咚的韵,更会别具情趣。李后主哪“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的情景会不由自主地跃入脑际。你会疑惑,究竟是到了南唐的春雨里,还是南唐的春雨一直淅淅沥沥下到今天?

桃都的春雨,不像江南那样缠缠绵绵,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大多时候来的快,去的也急。不一会太阳出来了,风儿歇息了。于是,柳也安静下来。但好像怕雨水淋坏了自己的妆,便弯下腰,低下头,静静地看着河水,对着“镜子”梳理起来。金灿灿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水珠闪烁着耀眼的光,顺着“长发”慢慢地滑下来,有翠绿、深绿、墨绿……。

沿河看柳,柳树不言。但她的精神始终感染着我、激励着我。你看,无论炎炎的日,还是凛冽的寒冬,柳都默默无闻地坚守自己的岗位,无怨无悔;她不事张扬,藏智掩拙,长的愈高,头垂的愈低;你大概听说过“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流成荫”这句俗语吧,柳就是这样,不择水土,不图回报,无论身在何处,总会用绿色渲染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天空……

日暖杨柳吐新绿,春来桃城美如画。美如画的桃城,离不开柳一般品质的人。君不见,那身着橘红色、躬身在柳下步行道旁捡拾垃圾的环卫工人,那范蠡公园、城区西扩工地汗流浃背的建设者们,那成年累月、风雨无阻在十字路中间站岗值班的交通警察……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没有他们的默默奉献,那有这显山、露水、见城、透绿、赏花、品桃的最适宜人居的幸福家园

冬去春来,我常到龙山河走走,不为别的,只为看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