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相声

2011-04-19 15:31 | 作者:鄱阳湖的风 | 散文吧首发

李文旺

第一次说相声是在1984年,那是我刚刚考上省城的一所学校不久。那一年的国庆节,非常隆重,为了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全国人民精神振奋,一是中国女排连续几次夺冠,另外就是在北京要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全国人民都可以通过电视一饱眼福。那时候是电视机最受欢迎的时代,一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机这个电器产品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业余精神生活的主流,收音机和电影已经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加上那个时代也没有有电脑、手机这些东西,人们也只有电视这个稀罕的东西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渴求。

国有幸事大欢庆,校有喜事人心凝。这句话是我们学校那位很有文学造诣的校长发明创造的,并且合辙押韵。全校师生对这位校长总是心怀敬佩,因为他除了在专业独树一帜,还常常能总结出许多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并把它形象化地表现在语言上。当然他说的话是要算数的。很快地,一场自从建校以来空前规模的文艺演出将在我们学校拉开序幕。正式演出时间从晚上七点到晚上十点半,足足有三个半小时。虽然我的语文水平不错,也通过收音机和电视等等媒体接触过很多文艺节目,对于相声尤其喜欢,可是真正要上台说相声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不过这一次不一样了,既然有三个半小时的演出,为什么不可以把自己多年的好展示给大家看呢?大家一听说我想说相声,纷纷表示支持,除了班干部给我打气以外,甚至有校领导对我给予关心。那时候的相声可以说比现在的小品不知道要火上多少倍,如果把小品比作老虎,那就是一个山中无老虎,猴子充大王的年代。那一台晚会举办得非常成功,大多数节目深受欢迎,特别我和人搭档的相声节目更是倍受青睐。我和同班一个老家在九江的同学合作表演相声,一炮打响,全校为之振奋,为之沸腾。

后来,学校大凡有什么演出总是要请我说一段相声,在我们学校,有一次,为了给刚刚上学的小弟弟们的一次解剖知识竞赛晚会添一些活力,晚会的主办者也要求我去给他们演出一场相声。我几乎成了相声的代名词,就像是侯宝林之于全国相声。1986年暑假,我的老家——举行余干籍在外学子相聚文艺表演会,不少认识我的人一致要求我表演一段相声,结果,我以余干风土人情为题材,写了一首歌颂当地人民生活的相声,结果又是一个满堂彩。

1987年底,我毕业以后,没有在老家工作,而是被分配在一个离开老家三百六十五里路的地方,这不是开玩笑,因为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车票上写着182公里。我就像一颗种子在那里播种就以那里发芽、开花。后来的岁月中,我又为当地人民表演了相声,并且反应很好。后来,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在表演上火候并不如我的当地搭档,竟然撇开我另外去寻找合作伙伴,这是我所从来没有遇见过的事,不过,不论怎么样,我说的相声已经在当地人民心中扎下了根,就是有人不怀好意,也抹杀不了我的相声在观众心里的地位。有些人问我到底为什么你那个搭档会做出这样的事,是不是他出于妒忌?我对这个问题并不感兴趣,我想公道自在人心,时间会证明谁对谁错。一年多以后,真的如我所说。

我的相声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欢迎,是因为我从小酷爱相声,我听过的相声段子不少于上百段,有些我能全背下来。199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江西省歌舞团的霍玉龙老师相识了,我主动以他为师,向他学习了很多有关舞台上的经验。我们的关系一直保持到2008年,后来,因为各自的事情太多,才慢慢中断了联系。和他的联系,更加提高了我对于这一古老艺术的热爱,也提高了我的表演水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