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为了未来

2011-03-25 17:37 | 作者:蹑影 | 散文吧首发

晚饭,出楼门时晚了一些和一二年级撞上了。

我站在高处就看见一片片黑色脑袋汇成的海洋浩浩荡荡向楼门开去,那群朝气蓬勃的学弟学妹们放学后就好像解放的老公一般,恨不得早几步冲出楼门。有个小孩儿一别向四周说笑,但步伐未减弱,直冲出楼门,所过之处一片人仰马翻。看管学生的老师几次喝令学生按秩序,但这些一二年级气势不减。反观这边三年级,更像是缓步的小说,甚至可以驻足让这些小孩过去,出了楼门后依旧有说有笑,倒觉得比一年级要强,要快乐得多。

记得初一初二,每天放学撞见三年级都有种说不出的畏惧,我畏惧他们的生活,整日暗无天日学习的劳累。看着他们与现在我们相似的笑,只觉得奇怪,那么苦还能笑得出来,只是佩服,佩服之后,没有多想,依旧过我们初一初二快乐的生活。

我突然想起一幕似乎不太搭边的画面,抗战时期;浙赣地区修机场,中国四十多万劳工手挑肩扛,在及其恶劣的条件下建筑着供美机升降的机场。但是,拍下的照片上,劳工脸上写满笑容,刚看到照片我不理解,无法想象的艰苦,无法理解的快乐。看到三年级们与之相似的笑容,一片片人群中不时漾起热烈的笑,闲言碎语谈的学习之外的闲天,享受着这难得的放松“…又要出新歌了”“昨天骑士凯尔特人打得咋样?”“晚上作业多吗?”“你妈妈病好了吗?”“今天学的那个公式什么?”“回家要好好睡一觉…”听他们说话很有意思,这是初三的风貌。

托尔斯泰说:“没有一种环境人不能适应,特别是他看到周围所有的人都在这样生活。”只有当我自己成了一个初三的学生,我才明白“初三”笑的真谛。不是说初三生活没有恶劣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而是初三学生都真正理解了初三为什么要这样累。因为……

我们要未来。

初三学生知道要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要拼。没有理由不拼,周围的人都在拼命,我有什么理由逃避。从前觉得初三生活恐怖,但“要想克服恐惧,就要成为恐惧本身”,亲身体会过了,才会理解得深刻。

初三的适应,不是出于本能的适应,而是为了未来,为了梦想的主动的适应。这就如同中国劳工为了抗战胜利而用坚定的信念和民族感适应了艰苦的条件,建成了当时世界最大的机场集群。

有人说,填鸭式教学对青少年是摧残,引来无数中学生共鸣。可他们也应该想想,如果这样的环境能克服,将来还有什么是我们无法适应的?社会就是这样,艰苦,你适应了,有能适应的,你就要被淘汰。

我从近年被人批得狗血喷头的中国教育模式钟找出了这样一个亮点,初三学生在这样一个时代,很小就开始为未来,为梦想拼搏,何尝不是件好事。

看着两拨人走出教学楼,学弟学妹有说有笑,三五成群,回家了。同龄的莘莘学子汇成一条通向食堂的小溪。天空星星点点零散着亮光,却也映着操场并反出明亮透彻的月光。小溪在月光上流淌。眼前还是一个个笑容,酝酿着对未来的期待追求,即使月光也透出疲倦。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早已彻底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对明天,充满着向往。

适应,为了未来;拼命,为了梦想;很累,但我们还有希望。

而希望,就写在那一张张月光映衬的笑脸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