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处风景依然美丽

2011-03-22 16:23 | 作者:岩缝中的小花 | 散文吧首发

到远处去,近处没有风景。

记得在读初中时,班上的同学特别喜欢朦胧诗人,或手抄、或剪贴、或自己绞尽脑汁、无病呻吟、牵强的写下几句属于他们自己的诗。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的小册子,我也不例外。当时,就特别喜欢“到远处去,近处没有风景”的诗,也厌倦在小城中,拘于学校里教室与寝室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眼前的一切再熟悉不过了。

参加工作后,依然回到了读书时的小城工作,没有了读朦胧诗的激情,也少了几分天真。但生活依然是家与办公室两点一线的枯燥。于是对“到远处去,近处没有风景”。的诗句更加理解和向往。

小城很小,一眼就可以望到城的尽头。记得那时同学们都编了一首描写这个城市大小的诗,“x川、x川,十分钟跑两圈,前面是条河,四面山连山。”其实也没有谁有这个速度,大概只是为了证明小城不大吧。长期生活在这个城市,即使哪天来了一个过路的生人,也会一眼认得。这样,生活也就变得枯燥了,没有一点新鲜感。

我家居四楼,常常在上网、看电视疲倦时,站在阳台上眺望远方,远处是山,一座我至今也不知名的高山。我不知道它在那里站立了多久,它也不知道我经常在远处看它。但久了,我就把它当作我的一位朋友,一位不知名,但忠实的朋友。因为它,使我改变了对“到远处去,近处没有风景”的看法。

、秋、,不同的季节,山中风景会给你不同的感受。早、中、晚不同的时段,给你崭新的面孔。

山里的春天,比内地来得迟一些。初春三月的早上,我撑开窗户,一股略带冷气却又裹杂着春天气息的微风迎面扑来,把因春而眠床的疲惫尽职带去。揉揉惺忪的眼睛,径直望去,远处的山,已不再是昨日的风景。山顶是细细的白覆盖,中间是麦绿的杉树依旧,山底是嫩绿的小草,将昨日的泥土掩盖,白色与两种绿构成了一道难得的美景。此时,真庆幸自己生活在山中,不然,永远不会收录这样的美景在眼中。中午下班,依然不忘再看看远处的山。高原的天,永远是无私的湛蓝,山尖的白雪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一道道金灿灿的光芒,光芒折射到麦绿的杉树上,绿中带银,银中有红,红、绿、银白交相辉映,简直叫人遐想联翩。山底,嫩绿的小草中,野桃、野杏、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相继开放,红、黄、蓝、紫、白各种花朵夹杂其中,即使最好的画家也为之惊叹有这样举世佳作。高原的阳光是无私的,因此,晚也来得相对迟一些。吃过晚饭,又静立于窗前,余晖映衬下的山,白、绿、金黄中点缀着碎碎的粉红,让人遐想她是一位将出席晚宴的少妇。

山里的夏天,因为痴情于春天,同样放慢了脚步。已到六月了,她才会姗姗来到。早上起来,我依然不忘站在阳台上,给远处的山打个招呼。山还是那座山,但白雪覆盖的山顶早已现出了他怪石嶙峋的原型,一块块巨石在朝霞的映衬下,如狮似虎,如狼似豹,如小孩、如青年、如男似女,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中间的麦绿与山底的嫩绿已作了个对调。自己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大声惊叹:“太神奇了、太美了”。中午午休起床,控制不了自己的脚步,用冰冷的泉水(山里的水都是从深山里引流而入的,即使不通过净化,依然可以饮用入口)冲走夏日的疲倦。依在窗边,眺看远山,烈日当空,蔚蓝的天空下,没有一丝朦胧。终于可以将你一览无余了,山尖如头,山中似身,山底如腿,两边小山不间断的绵延如肩,简直一活生生的弥勒佛。傍晚,斜阳西下,把山顶照得亮丽耀眼,下面是绿绿的一片,泾渭分明。

山里的秋天,总是比春夏来得早一些。不到九月,红、白桦树、野桃、野杏等乔木树叶由绿变黄、由黄变红,不变的依然是那杉树的绿。红、绿、黄鲜亮的颜色,把整座山装扮的典雅高贵。昨晚一场秋淅淅沥沥的下了整夜,早上起床,我径直跑向窗前,想赶在太阳出来之前,领略朦胧山雾笼罩下的山的美景,山间,云雾缭绕,红、绿、黄裹着的山若隐若现,美中给人以神秘,更多的是遐想和收获的满足。晴朗的中午和晚上,没有太多的变化,依然是绿中带黄,黄中带红,红、绿、黄交织在一起,一副栩栩如生的秋天国画。

山里的冬天,总经不住秋天成熟的诱惑,早早的来到,雪花纷纷扬扬的飘来,进入十月后的山顶,已经白雪皑皑了,而山中的杉树依然保持着他的麦绿,山底各种杂灌、小草已经干枯,与生长他的泥土颜色融为一体。冬天的山大部分时间是被白色覆盖。没有谁去细细思量白色下掩盖的是什么,美好的表面,希望可以净化掩盖下的心灵

此时,自己才发现,原来,风景不在于远近,而是在我们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中。山立于原地,没有改变,但它给人的风景却因季节的变化而点缀,难道我们的生活不是如此吗?常叹息自己生活在枯燥的环境中,有了工作还觉得太累,工作轻松了,又觉得收入偏低,有了权利,又觉得没有金钱,有了家庭,又觉得受了约束,总感觉满街都是美女,就是比自己老婆美丽……。这样下去,真正会印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所以,朋友,发现身边的风景,珍惜眼前的拥有,其实,美景就在我们眼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