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山易撼亲情难

2008-06-07 09:42 | 作者:晨暮随心 | 散文吧首发

山崩地坼,巅峰为谷!汶川地震,房屋栋折榱崩,残垣断壁。一瞬间,血流漂杵、哀鸿遍野!让许许多多其乐融融的家庭或灭门绝户、或妻离子散、或仅剩鳏寡孤独!让人潸然落泪!而期间,彰显的亲情更是让我数次泣不成声、涕泗交流。不得不感叹,撼山易,撼亲情难!

谈到这,抗震救灾中那感人至深的亲情画卷再次在脑海里铺展开来。一位年轻妈妈佝偻着身体,仅为了用自己脆弱的头颅挡住震塌的坚硬瓦砾,呵护怀抱中嗷嗷待哺的婴儿!母亲逝去了,蜷缩在母亲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真的难以想像,这位年轻的母亲在奄奄一息之际,是怎样艰难地把自己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更令人哽咽的是:有一位年轻的母亲,抢救人员发现她尸体的时候。她双膝跪着,两手撑在地上。用僵硬的U形身体庇护着身下包在一条红底黄花的小被褥里的婴儿。婴儿毫发无损。被子有一部手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一条已经写好的信:“亲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样的亲情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怀有8个月胎儿的35岁高龄孕妇张晓燕,被困在只剩几十厘米高的夹缝里。钢筋交错,砖块摇摆,危如累卵。她没有用双手去保护自己的头部,而是用双手去捂住胎儿所处的腹部。我们在泫然落泪的同时,内心又怎能不感叹: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可亲情绝不仅是母亲对儿女的爱!当然也包含着儿女对父母的爱!一岁半的小雯欣获救后不停地嚎啕大哭,喊着“救——妈妈!救——爸”。可是,她的妈妈已经不幸罹难,她的爸爸也已经杳无音讯。

人们总是用情同手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感情。那么,手足之情到底有多深呢?古有兄肥弟瘦的故事能说明之。而今,汶川地震,11岁的张吉万,一个需要父母精心照料的幼小身躯,在地震发生后却背着妹妹逃生,倦病无息、饥渴无食,倍道而行,持续十二小时。他说,他很爱妹妹,他不能扔下不管。

当今社会,人们通常用夫妻犹如同林,大难来临各自飞来形容当代的婚姻家庭。而我们地震中的诸多所见所闻,却只能用琴瑟和谐、举案齐眉来表示夫妻之间的亲情。在地震中痛失妻子的男子用绳子将妻子的尸体绑在背部,送她去太平间。这名男子坚持认为妻子不应该被遗弃在那些尖利的碎石瓦砾之中。他努力要给予自己的妻子死后应当的尊严。一位埋在废墟里的大爷,怎么也不想松开抱住亡妻的手。不仅如此,在余震不断、山石乱飞的虎尾冰的险境下,不是有数以万计的年轻男女冒险徒步返回家乡去寻觅他们的另一半吗?

难道亲情只限于家庭之间吗?不!家贫出子,国难显忠贞!中华民族,龙的传人!早已将国视为家!亲情早已存在于国家之内。在儒家仁爱思想的影响下,亲情早已超越了家人与亲戚的范畴。故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说法。我还会来看你们!这句表达亲情的常用语如今出自于总书记对灾民的问候!你要好好活下去!这句安抚亲人战胜病魔的话语,如今是人民的总理眼噙热泪鼓励灾民战胜灾害最感人肺腑的问候!人民子弟兵被称为人民的保护神!在国难当头之时,为了拯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和死神在时间面前赛跑。早一秒到达,就多救一个生命。“靠两条腿也要走到各个村寨!”再陡的山坡,再险的道路,阻挡不了军人的救援脚步。行军途中,战士头上不时有巨石滚落,脚下就是滔滔的江水。脚上起了水泡,有的摔伤,有的划伤,但是他们毫无抱怨、日奋力救援。人人写好遗书,以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勇敢起飞,直赴汶川,将一个又一个生命从死神身边拉回。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学校教导主任谭千秋老师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获救了,谭老师却不幸遇难。向倩老师身体被砸成了三段,而她双手环抱将三名学生紧紧搂于胸前,用自己的身体将三位学生保护于身体下,用自己的生命和血肉之躯抵抗灾难。

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亲情故事,我们又怎能不再三感叹:撼山易,撼亲情难!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有全国亲人们的关心与支持,有灾区人民的自救互救,一个曾经秀丽却渡尽劫波的汶川必将更加旖旎地矗立在世人的面前!

评论

  • ww:顶一下,推荐阅读~
    回复2013-11-04 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