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光

2008-06-16 13:07 | 作者:晨暮随心 | 散文吧首发

有位老作家对我说,一次,他想约见一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老总”,却被这位“老总”的“手下”“挡”了“驾”,那势利的“手下”透出的眼光,他一辈子不会忘记,而且总有一天要把这种眼光写进自己的作品里。

显然,这位老作家对此是气极了的。同时,我也敢肯定,有过这种经历的,远不止这位老作家一人。

人的眼光可谓五光十色、千变万化。它因人而异,因事而变。喜悦时,神采飞扬;愤怒时,怒目相视;悲哀时,黯然失色;欢乐时,闪烁光辉;恋时,暗送秋波;憎恨时,寒光相逼;诡诈时,目光狡黠;诚实时,坦然相对。拿这些眼光看人,不要成本,也不费多大劲;但对于被看的人来说,尽管不是用温暖的双手来抚慰,也不是拿钝物锐器来攻击,且不痛也不痒。我又敢肯定,人最愿意接受的是人的眼光,最难受的也是人的眼光。那位老作家的气愤当属自然流露之例。

记得早些年,媒体报道了一则外国女老板不拿中国员工当人瞧,还要中国员工向她下跪称娘,否则,就让你“滚蛋”的事。报道称,大部分的中国员工都下跪了,唯一位员工不愿接受这位外国女老板神气活现的眼光,而高昂着头颅自愿“滚蛋”了,媒体为此还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当然,既是大讨论,见仁见智者都有各自的理由。如果叫我来说,也当属“不吃嗟来之食”之列,有道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尽管如今对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也颇有微词,有的说,从陶渊明当年的基本生活看,本来就不必为五斗米折腰。但我认为,不管怎样,他毕竟“不为五斗米折腰”,与家有千斗米万斗米仍在为五斗折腰的人相比,就比出了个有骨气的陶渊明。

说来也真奇怪,人一旦有了钱和权,就会目空一切、颐指气使起来;而另有些人则会成了“变色龙”,对着权势人像是一条看家的狗,摇尾乞怜,极尽巴结之能事,甚至连吮痈舐痔的事也乐此不疲;而对着平常人,则狐假虎威,拿尖刻的眼光瞪人,拿侮辱的语言贬人。我至今尚不十分明白的是:你有权势、有钱财,是你的事,你又不会轻易奉送给我;即使奉送,我也绝不会无功受禄,故此,我又何必要对你奉承拍马?然而,为什么总会有那么一种人甘愿以自卑自贱去抬举他人、博取他人的欢心?

我总认为,人的尊与卑、贵与贱,绝不是靠权势、地位、金钱来衡量的,权势再大、地位再高、金钱再多,也并不能证明他就是一位高品位的人;相反,没有权势、地位、金钱的人,也不一定低贱,不一定不受人尊敬。祖籍钱塘的清代大诗人袁枚在他的《随园诗话》中记述了一个自身的故事:“余戏刻一私印,用唐人‘钱塘苏小是乡亲’之句。某尚书过金陵,索余诗册,余一时率意用之。尚书大加诃责。余初犹逊谢,继而责之不休,余正色曰:‘公以为此印不伦耶?在今日观,自然公官一品,苏小贱矣。诚恐百年以后,人但知有苏小,不复知有公也。’”

“诚恐百年以后,人但知有苏小,不复知有公也。”这句话真是痛快,不但拾起了文人的尊严,事实也果真如此。尚书,地位不可谓不高;苏小小,一位世俗眼光中的风尘女子,地位不可谓不低。然而,百年后,钱塘苏小仍为人们所传诵,但又有谁知道当年那公为何人?

因此,我认为,人在得势时,大可不必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拔一毛利天下”的事不想做,至少不要损人压人不拿人当人看;地位低微的人,也不必整日低三下四。因为这不是你的过错,你靠的是诚实劳动过日子,又没有犯啥王法?

也许有人会说,你现在是不必为五斗米折腰,才说出这样的话来。此言不假。不过,如果真到了要为五斗米折腰的时候,我也会认真地想一想:值与不值。否则,我也宁愿去“采菊东篱下”。因为,可以肯定,那已不是人过的日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