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话题

2008-06-16 13:07 | 作者:晨暮随心 | 散文吧首发

??精神卫生问题和心理疾病的高发生率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特点,直接源于诸多的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需求的不断提升而日渐增多的,这就给人们以警示:越是走近现代社会,越是要关注精神和心理问题,只有积极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才能保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国际知名的灾后重建专家德华布莱克利教授曾领导1989年旧金山地区的地震和火灾灾后重建,他亦参与了纽约“911”之后的重建。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灾害后,新奥尔良市长在全球范围邀请灾后重建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商讨对策,并聘请布莱克利教授担任新奥尔良重建办公室执行主任,负责制订整个城市的灾后重建计划汶川发生大地震,布莱克利教授非常关心,愿意就新奥尔良的重建经验对汶川灾后重建提供一些建议。汶川灾后重建的最大挑战是治理而不是技术。这个治理不是单纯的政府管理,应该包括企业、社区、受灾群众等民间力量的全方位参与。首先是救灾要急,重建要慢。汶川灾后有大量数据需要收集,包括人口、住房、就业、地质、基础设施、经济、文化设施和环境评估等。除伤亡和损失数据收集之外,鉴于灾害发生在季,很多灾害发生地靠近河流等水源,最重要的是进行卫生和环境评估和监测。其次重建心灵家园期心理辅导干预只是暂时性的,长期的心理治疗需要多方力量参与,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在这方面,应该主要发挥地方政府、社区组织等民间力量的作用。可利用政府救灾基金和社会救灾基金启动地方社区心理服务培训计划,专门提供此类服务。可考虑设立灾后心理热线和网络咨询。政府可联合专门网站,提供灾难中伤亡和失踪人员资料,为在灾难中与亲朋失去联络的人提供搜寻平台,同时也是有效的虚拟交流空间。受灾群众的心理治疗和重建信心是重建规划的首要任务。应当把继续提供心理治疗和社区咨询服务作为第一要务来安排实施。受灾群众和社区人员要全程参与灾后重建计划,倾听他们的声音和意见,这是重建受灾群众信心的一个重要过程。??心理重建比基础设施和房屋重建的时间要长,难度更大,要从长计议。据媒体报道,四川汶川地震灾情牵动着重庆市民的心,灾区妇女儿童严重的心理伤害和困扰更让人揪心。重庆市妇联、西南大学、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立即行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动组织了18名硕士以上的心理专家赴四川灾区,开展妇女儿童心理危机干预及灾后心理关怀。据悉,重庆首批赴四川灾区妇女儿童心理援助队5月17日到达四川省绵阳灾区后,立即深入医院、灾民集中的临时住所,针对妇女儿童特别是孤儿开展团体心理危机干预、个体心理咨询,努力帮助妇女儿童建立灾后心理支持系统。同时,心理救援队到达灾区后还大力开展灾后心理宣传,增强遭受地震灾害后群众心理自助能力,并为志愿者开展基本的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增加心理救援义工队伍,壮大心理救援力量。中国唯一一家以出版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媒体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联合国家体育总局的中体健身会共同发起了全社会参与的“健身健心计划”,该计划将全面推出,点面结合,分段深化,全员参与。我们共同期待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