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的守候

2010-12-01 22:01 | 作者:闲看花落 | 散文吧首发

他是一个著名的音乐大师,他用道德和人格树立起至高的情标杆。他——,就是德国的古典作曲家勃拉姆斯。

1853年,20岁的勃拉姆斯第一次见到大他14岁,并且已是几个孩子母亲的克拉拉。克拉拉独特的气质和容貌,一下子征服了勃拉姆斯。他对克拉拉一见钟情。

1854年2月,舒曼因精神病发作被送进了疯人院,正在汉诺瓦的勃拉姆斯,听到这个可怕的消息,不顾一切,立即赶到克拉拉身边。在此后几年内,勃拉姆斯同克拉拉一起照顾生病的舒曼和他们的孩子。

勃拉姆斯出生于汉堡的贫民窟,没有受过教育,待人接物粗俗直率,不拘礼节,脾气乖戾。但是,在克拉拉面前,他却像换了一个人,他变得感情细腻和无微不至。

在和克拉拉的长期接触中,他被克拉拉的知性、才华、修养所吸引,深深地爱上了克拉拉。但是克拉拉是她的师母,他始终对她敬重有加,不敢有非分之想。他用理智控制着自己,用一座人为的篱笆圈住了自己对克拉拉的爱。

1856年,舒曼在精神病院死去。按理说,勃拉姆斯可以大胆地追求克拉拉,但道义又把他拒之门外。他依然把克拉拉深深地埋在心底,默默地为她做着一切。

他几次放弃可以出名和赚钱的工作机会,只是为了留在克拉拉身边,照顾她。两年时间,勃拉姆斯的整个生活,都是为了克拉拉,为了那种纯洁的、崇高的、无望的爱情,为了那种只能深深埋藏在心底的爱情。

爱情只是他心底一个人的舞蹈,但他无怨无悔

爱情与理智,思念与道德,像毒蛇一样撕咬着他的灵魂,使他痛苦不堪。1956年,23岁的勃拉姆斯怀着对克拉拉的深深的爱,选择了离开

勃拉姆斯虽然离开了克拉拉,但他的心并没有离开。离开后,他曾经资助克拉拉全国巡回演奏舒曼的所有作品;他曾经无数次写给克拉拉情书,却始终没有寄出去;他一直和克拉拉保持联系,时刻关心着对方的生活。

此后,他把痛苦和思念寄托在五线谱上。他开始构思《C小调钢琴四重奏》,写好后一再修改,直到20年后才最后完成。从他笔尖流出来的不是音符,而是心底的血,是爱情的纪念和痛苦的结晶,是对克拉拉一生的守候和爱恋。

布拉姆斯写到:

即使化为尘土,CLARA

你死去的最爱

依然填满我们之间的每一个角落,

直到死亡再度降临为止

这样

我怎能拥有你,CLARA

所以,《C小调钢琴四重奏》是个标志,是不能忘却的爱情的标志,是不可逾越的道德的标志,也是这种永恒的冲突的标志。

创作完这部作品,他耗尽了所有的感情,风烛残年,垂垂老矣。

1896年,63岁的勃拉姆斯拖着病危之躯,绝望而痛苦地从瑞士赶往法兰克福参加一场葬礼。由于行色匆忙,他踏上了相反方向的列车,结果越走越远。最后,当他赶到法兰克福的时候,那场葬礼已经结束。

天苍苍,野茫茫,他一个人孤独的站在墓前,拉起了他用心血、生命和爱情写就的钢琴曲,倾诉着他43年的情愫和思念。

听众唯有墓中人——,克拉拉。

一年后,勃拉姆斯带着无限的思念,离开了人世,到另一世界去守候自己的爱情。

席勒说:“爱能使伟大的灵魂变得更伟大。”勃拉姆斯一生未娶,他用爱成就了音乐经典,用一生的守候,书写了一曲绝美的爱情传奇。

定稿于2010.12.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