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捐意味着什么

2010-10-20 06:34 | 作者:欣庸 | 散文吧首发

首先这个词的诞生非常有刺激情绪。最近引起的社会骚动要影响到一大片人的审视目光,折射出的心理透明度会直接披露给天地。当这个话题一产生,人们开始是惊慌,尔后是唏嘘声:人家愿意捐什么是个人行为,管别人什么事!有点默默忍受自辱感觉。

裸捐,好害怕好彻底的一个提法。为什么会在看似物质与精神非常丰富的今天反响如此强烈?也许是因为稀有的缘故,或者是她的叛逆性格包裹多少理性不容易面对的现场。于是辩论像投下并不光彩的暗影,无聊的几乎只剩下自己的嘴巴,吵得让人心烦。比尔盖兹与陈光标的行为为什么会出现在今天?今天的人们为什么会仰望陷入反思?我想,挑战正常思维逻辑已经是一种文化与精神上的迫切需要,揭示人性与理性到了重新审视自己的高度。我们没有资格评价,我们有权利思考。

我们首先面对的是经济社会。经济社会一直是人类精神文明进步支撑的杠杆,我们有理由相信物质丰富永远是精神丰富的标志。现在大多数人都用不同手段获取物质财富,享受用奋斗带来的精神愉悦,这是社会发展的正常逻辑轨道,多少人都想趁着高速列车到达目的地。对裸捐的怀疑与认可应该理解,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反应在口头上,而是反应在思维与行动上。自古以来人的双重性格就决定了自身挑战的必然性,束缚在自己身上的装饰品太多了,欣赏是一种需要,卸装同样是一种需要。而往往是索取容易甘愿彻底捐献非常困难,理由只有一个:认为社会法律保护的意识都是高尚的,只想在规定的范围自由充实地生活,不想在名利的是非里争逐。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圆滑到只有动嘴的份,看客的心理非常浓郁,心动与行动似乎远离自己,激情变成了渴望的幻。

有人讲社会是一所名牌大学,践行着各种思维运筹,标明着赤裸裸的道德意识与思维理念。掩藏与裸捐,作秀与施舍,救助与慈善,也许在我们的视野里会总结为名与利的概念,也许在行为者的眼里是一种理性境界的提升。如何看待这一事实,用崇高伟大来赞许似乎有点贬低大众的情绪,我想,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种自然现象,毕竟裸捐的是身外之物,与生命相比可谓遥不可及。如果把这种现象反馈到正义与非正义的决斗当中,生命的捐献已经是非常普遍的勇敢行为,物质财富只是为人服务的行使运用,精神与信仰应该是至高无尚的。这就说明了一个基本概念,根据社会需要决定每个人的取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优质动机,是非常受人尊重的人格表现。她的勇敢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实现自己对生命的承诺

对,正是这种个人行为暴露的非常彻底,她所幅射的透明度才光彩照人。裸捐带来的强烈影响也正好说明人人有思考的必要,她到底意味着什么?物质丰富了,也许是我们该回报社会的时候了,因为没有这样的社会环境富有与强大不可能实现,感谢报答社会既是社会的需要,更是自己心理的一种安慰,无愧于社会,无悔人生。但,这个社会因为发展不平衡,财富积累差距很大,贫困人数很庞大,需要救助的人特别多,裸捐应该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信号,不是炫耀推崇,不是标榜自身拥有,是深深的呼唤与提示:毛泽东曾经说过,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是对人民有益的事,这个人就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人与人的可比性是行为而不应该是财富多寡。

裸捐是个新名词,她隐逸的内涵特别丰富,形式不拘一格,自古就有为忠尽终,为义献身,为叛逆,为情死守的感天事迹。流传在民间的多少话题都离不开勇敢行为的描述,影响我们成长的营养源,我想最振奋的莫过于纯粹彻底这样的字眼了。然而不纯粹的理由都是一点点附加上去的,本来人的天性并不复杂,所以今天人们看到久违了的豁达,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议论声在所难免,不然堵在心理很不好受。我想这种行为一但上升为自愿的普遍行为,那我们又会怎么想?也许我们的精神结构里,最脆弱的部位都曾经祈祷过,也许拣起的与想抛弃的都会回访自己的行为,这意味着我们的心是热的,希望永远存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