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放下,才能寻求自我

2010-09-30 22:28 | 作者:颖寒 | 散文吧首发

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梅约教授组织过一个“谈话试验”。具体做法就是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而且规定在谈话过程中,专家要耐心倾听工人们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记录。与此同时,专家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这一实验研究的周期是两年。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研究人员前前后后与工人谈话的总数达到了两万余人次。结果他们发现:这两年以来,工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了。经过研究发现,在这家工厂,长期以来工人对它的各个方面就有诸多不满,但无处发泄。“谈话试验”使他们的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了,从而感到心情舒畅,所以工作干劲高涨。这就是牢骚效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在现实工作中,一般领导只喜欢听到如歌的“赞美声”,不愿听到群众的“肺腑之言”。只要有领导在场,许多有“头脑”的人尽挑领导愿意听的话说。即使对领导有意见,也只在背后发发“牢骚”而已。面对他人之过,是充而不闻,还是欣然接受,完全取决于人的态度。有的人,怀揣天下无贼之心,在众人面前无所顾及“谈笑风生”,结果无形之中传于他人之耳,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给领导或上级不好的印象。有的人,心思缜密将那此“闲言碎语”埋于心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时,发牢骚是一种内心的宣泄。当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那些不满的事情时,面对心里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找一角落将那些烦恼之事发泄一下,心静自然凉,轻松不已。发泄之后,世事依旧,不由发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语豪言”。有时,发牢骚也是一种激励自己进取的方式。当我们因为不满之事而感到不快时,所听到的回馈之言,让我们从中找寻到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的言行,从而改变自己工作态度抑或是工作方式,让自己不断的进步,不断提升。所以,发牢骚未必是一件坏事。 毛泽东在《赠柳亚子先生》一诗中有言:“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对生活或工作中的挫折、苦难,是否能保持一份豁达的情怀,是否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需要博大的胸襟,非凡的气度。人生之事,冷暖无常。何不笑看落花,望天上云卷云舒,感悟人生的另一种恬静之美。只有忘却,才能悟出人生的真谛。牢骚之后,重整齐鼓,定然会幡然醒悟。然后,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制定人生规划,让自己拥有更高更美丽的人生的境界。面对牢骚之事,无论你执何种态度,生活依旧,山水依然。我们要以宽阔的胸襟,去辨证地分析问题,排解心中的“牢骚”。有些人和事是我们无法去改变的,既然改变不了现实,何不尝试着改变我们自己,心怀一丝坦然,去追寻长久的精神底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