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支颂歌给您听

2008-06-16 13:05 | 作者:晨暮随心 | 散文吧首发

??咱小时候最惨痛的记忆,是两鳃被涂上红粉,作为童男童女中的一员,于舞台上猛唱颂歌;而当发现身边的处男处女们个个都是天籁般的嗓音时,哥们那时死的心都有---因为咱根本就不会唱歌,滥竽充数那成语我就是这么顿悟的。不过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咱就逐步退出舞台了,倒也没学文艺界的那帮爷,退休前还得连开好几场演唱追悼会。??但是,最近咱又开始喜欢上颂歌了,还有了个伟大的发现:颂歌集中体现了祖国文化的精髓。首先,它的曲调是唯美的,而且门槛够高---不是随便拉个孙子都能唱,您要不是学美声或民族的,保证吊断嗓;其次,歌词创作极有特色,格调是肉麻的,技术是成熟的、内容是文人智慧结晶的,充分体现出了中华厚皮文化的搏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所以,还真得把这颂歌的歌词文化给总结一下,否则多对不起著作齐身的郭老师们啊。??记得文学百科辞典中,是这么说词(宋词)的:和乐而歌,与韵相合。可见,词,就是为了给哼的小曲配个说话的音,而演变出来的。所以一开始词格调很低,多用于青楼女子的浅盏低唱,如写慢词的柳三变就是给妓女们配词的好手,这手活要用在现代,那可真发了啊,三变兄肯定不至于死了后连棺材都得婊子买吧?话扯远了,咱再继续往下说去:到了近现代,也没傻子去填宋词了。开始流行唱西洋歌曲了,那就得找人给洋曲填些平白的歌词,而至于平仄音律,自然不如宋词这么讲究,但凡不是个弱智都填得出,这就极大地刺激了歌词文化的发展,因为门槛低了,弱智都会写了。现在回过头再看,早期的新派歌词都是花间派风格的,抒情吁天、一唱三叹,比如来香啊、夜上海啊、玫瑰玫瑰我你就象老鼠爱大米等等等,和当代的《读者文摘》杂志都处于一样的矫情高峰,旁人很难企及……??不过,老听抒情的假玩意也单调,由此从40年代开始,颂歌创作者们就顺应天意,及时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以郭老师为核心,紧密团结着一大帮化装成民间艺者的专业文人,在业余时间里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颂歌,支支流芳万古----比如红、亲之类的……曲调很优美,歌词很象出自淳朴的民间艺人之手,对人物都采取了朴素的明喻,一般最常见的是太阳、青天等极端缺乏想象力的东西,或者用平乏的语言进行叙事,比如“红光社,开红花,XXX来到我的家。看我们种的双季稻,夸我们种的好庄稼”,咱读幼稚园的时候估计勉强能达到那叙事的水平!当然,团队创作的水平粗糙其实只是个表象,乃故意为之,目的是为了掩盖这些颂歌乃出于专业之手。这事宜就让咱想到了北宋的天书封禅运动……啊呀呀,又差点把郭老师给忘了,咱就再勉为其难地点一下郭老师这段时间的智慧结晶吧------《献给在座的XX同志》,以及《水调歌头•粉碎XXX》,对比起来一读就明咯。??后来,改革开放的风吹满了大地,颂歌的创作手法终于革新了,文人们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发挥智慧结晶了。这里咱还得提提那首著名的《走进新时代》,曲和词结合得非常地大气,而且歌词在内容上也明显见功夫,如: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啊/我们意气风发/走进那新时代……手法上用了排比、重复、拟人、压韵等种种技巧,但语言上却平白质朴,而两者结合则达到了一种大巧若础的境界。话说回来,目前的颂歌确实比以前那些粗活要细致多了,这充分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和民智的开启----与时具进。??另外,中国人好唱颂歌,这也许是民族精神的一种表现。比如,美国的FANS也玩这手挺溜的。教堂里唱的咱们就不说了,右右们肯定不服,因为那是给主的;所以咱就单挑论坛上著名的《自由文明MZ平等开放照亮世界的明灯-美国》说事---美国你那自由之火照亮了全世界让世界上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得到了解放我要说世界以你为傲人类以你为傲因为你让世界更加光明你就是那自由女神的化身把MZ自由文明带向全世界你的未来就是我们的未来全人类的未来愿上帝保佑美国!……从右右们拙劣的创作手法可见,加强学习中国文化是多么地有必要!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并不在于做条狗,而在于做条连摇尾都学不会的傻狗。哎,这话说得……罪过罪过啊。

评论